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21 22:34

学校领导

名誉校长:张亚平

党委书记:周学斌

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马文会(正厅长级)

党委副书记:张玮、吴建德

纪委书记:朱宏

副校长:刘波、陈克清、廖炼忠、吴涧、段兴武、唐年胜

校党委常委:周学斌、马文会、张玮、吴建德、朱宏、刘波、陈克清、廖炼忠、吴涧、段兴武、唐年胜、郭磊、柳树、高小秦

学校简介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受聘到校任教,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办学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

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划出并入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学院、长沙铁道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云南大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高校,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共19项二级指标全部评定为A,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2018年跻身中西部14所“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2年,继续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大学下设28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云南大学现有教职员工3300余人(不包括附属医院),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700余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7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900余人,学历教育国际学生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4367亩,有呈贡校区和东陆校区,公用校舍建筑面积144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9亿余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45万余册。学校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云南主节点单位。

学校有本科专业85个,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有12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专业“菁英班”,10个专业“卓越班”,2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以民族学、生态学、统计学、生物与生物医药、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区域国别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层次人才持续增长。现有院士13人(含双聘),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9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科学研究成绩显著。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6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团队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8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单位于《Nature》《Science》《PNAS》和《中国社会科学》发表30余篇论文。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

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实验动物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电镜中心、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学校为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与20多个国家的1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新型特色智库体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来华留学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和海外调研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体系和“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以汉语教学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学点、HSK考点、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为合力支撑的文化传承创新“西南通道”。

学校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作承担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缅甸、老挝等五国语言的翻译、出版、推广工作;“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成果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跨境生态安全和国际河流研究”“高原湖泊治理研究”“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政治学与边疆民族问题研究”“古生物和生命起源研究”“生物多样性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致密天体与高能现象”“银河系与近邻宇宙”“根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多年生稻技术”等科研方向和成果直接服务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百年征程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一流大学建设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建设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云大力量。

 


周边环境

东陆校区古朴典呈贡校区庄重美丽,配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有设备完善的体育运动场馆。美丽的泽湖、梨园、樱花道、玫瑰园、油菜花田、薰衣草地……云南大学是名副其实的最美校园。学习之余,可以看看天鹅,喂喂锦鲤,和孔雀合个影,和小松鼠逗逗趣,再去晚翠园唱唱曲儿,百家大道蹦个迪。无论喜静还是好动,来这里总有一款适合你。

呈贡校区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观恢弘大气,内饰精致典雅,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享有“最美图书馆”的赞誉,不仅是云大学子读书学习的好去处,更是师生日常打卡的“圣地”。

通讯地址

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大学城东外环南路 邮编:650500 东陆校区: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邮编:6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