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毕业生就业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13 12:05

毕业生就业

毕业就业造情况概述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2024 年,北京化工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最新部署,严格落实“一把手”就业工程,大力拓展就业岗位资源,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坚持深化学业职业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推动 2024 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 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我校学校做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2024 年,我校学校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组织全国行业类大型招聘会 2 场,开展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33 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校师生获省部级以上荣誉 50 项,学校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北京市“最佳组织奖”;在 2024 年北京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新京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等媒体平台先后报道了我校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市场拓展方面

我全年面向 2023 届毕业生,全年共举办或参与举办双选会 45 场(线上 20场,线下 25 场),参会企业 0.9 万余家,提供岗位 5.5 万余个;共举办宣讲会 617 场(线上 434场,线下 183 场),提供岗位 1 万余个。

我校始终把拓展就业渠道作为促就业的重要工作,持续广泛深入挖掘就业市场,千方百计“牵线搭桥”,打通渠道、集中资源,互利共享,举办差异化定位、特色鲜明的各类招聘活动。2024 年为毕业生新拓展优质岗位 3700 余个。全年共举办双选会 49 场,参会企业 0.9 万余家,提供岗位 6.3 万余个;举办宣讲会 380 场,提供岗位 1 万余个,全年共发布公众号推文 1742 篇,网站招聘信息 1958 条,有效提高了人岗适配度与信息传达效率。岗位供给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学历层次,以及国民经济行业 20 个门类、 31 个省市自治区,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选择。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

我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全面推进“学职一体化”纵深发展,构建高质量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员合力打造精品课程,提供全过程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咨询,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为重点关注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年均举办活动120场,实现全覆盖,着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168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45.30%,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 931 人,考取外校研究生 646 人,第二学士学位 109人;共有 360 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67%。升学深造总人数为 2046 人,比例为54.97%

读研保研

主要升学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升学比例:20~24年:39.76%42.40%43.94%42.52%45.30%

留学深造

主要留学深造院校: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墨尔本大学等。

留学比例:20~24年:9.31%7.93%7.33%8.02%9.67%

就业方向

我校 202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38.26%)和北京市(35.22%);2024届毕业生在各个行业均有就业,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9.95%),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35%)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66%);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今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北    京  占比35.22%部地区 占比38.26%

西部地区  占比14.14%,中部地区 占比9.49%

东北地区  占比2.89%

 

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小米科技、腾讯科技、阿里巴巴集团、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国资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全球著名企业: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埃克森美孚、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集团。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哈尔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银行等。

研究生方向: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留学方向:

帝国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学、墨尔本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