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14 13:05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宏德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学院、数理学院、文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艺术与设计系等18个学院(直属系)。


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科研机构(7 个)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

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研机构(32 个)

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能源环境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发动机健康监控及网络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氢能源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品生物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塑料机械与塑料工程研究所

化工行业系统仿真工程技术中心

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

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学科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取得显著突破。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生态/环境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10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居ESI排名前1‰。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涵盖二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学

化工过程机械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

清洁能源学、安全工程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持续完善,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6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93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2人(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2人。

学生人数

现有18个院(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00余人,研究生9600人(其中博士20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700余人,学历留学生3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