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605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605 相近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一、专业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1984年,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和江西省特色专业。2019年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重点学科。近年来连续开展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省级“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校级“卓越工程师”建设、“新工科专业建设”及“一流专业建设”等,是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2017年江西省本科专业评估中位列前茅。 本专业分别与加拿大、美国、匈牙利等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学生可前往相关合作大学开展2+2学习,并与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嘉兴学院等国内多所院校开展交换生项目。同时引入专业外教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开展“工作室+学生竞赛+创新工坊”的三平台实践能力培养,以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在扎实培养国内计算机学生的基础上,引进外教,联合国际化办学力量,为学生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全职教师2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5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外教2名, 17人为硕士生导师,高级职称人数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8%,全部具有硕士学位,7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计算机专业教师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及横向项目40多项,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各种奖项20多项,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供了坚实的项目依托和经费保障。80%以上教师具有企业科技服务和工作、学习经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 二、专业学科特色及办学成果 (1)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本硕一体化科研能力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计算及应用”、“通信加密与软件安全”、“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数据挖掘与并行计算”等研究方向。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及参加专业竞赛培养科研能力。 (2)专业竞赛+创新工作室,推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拥有“ACM工作室”,每年组织大量学生参加“ICPC/CCPC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天梯赛”、“人工智能挑战赛”等算法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同时拥有“极客工作室”、“企桥工作室”等多个学生创新工作室,参加“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服务外包大赛”、“大数据挑战赛”等各类专业竞赛荣获多项国家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年均获奖数达到80余项。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稳定在25%左右,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 (3)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业思维及能力培养。专业与二十多家企业建有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四可以通过学分置换形式去企业实习。同时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专业化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专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 本专业以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夯实基础教学、紧跟IT行业发展、拓宽知识点面、强化实践能力为办学指导思想。办学38年以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近5000名本科和硕士专业技术人才。 四、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面向IT行业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领域,以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信息类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设计开发能力、专业知识与时俱进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研究型计算机专业领域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组成及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参加专业认证和专业竞赛等方面的训练,具备软件开发、网络设计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学科与课程 1.学制:本科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相近专业: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 5.主要课程:C/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与云计算等。 6.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118周(含考试) 实践教学环节:36周,实验410学时 7.学分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170 学分(含实践教学),其中: 必修课程(含实践):106学分,占62.3% 选修课程(含实践):29学分,占17.1%; 集中实践教学:27学分,占15.9% 校级公选课程:3学分,占1.8%; 综合素质:5学分,占2.9%。 (三)工作适应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应用技术开发、技术支持、经营管理等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