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代码:080701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 一、专业基本情况 “大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主动适应教育发展规律与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以学科大类招生、基础培养、专业分流为特色的一本招生本科专业,包含3个培养方向:①智能电子信息系统、②电子与通信工程、③光电技术,分别对应于创建于1999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04年的通信工程专业和创建于2006年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和“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 图1 “大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之学科方向 专业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金牌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9%。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实验与实践条件:现有实验设备1300多台套、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拥有江西理工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EDA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学系统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激光多功能光电测量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就业单位包括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图2、图3是部分共建实验室牌匾及实习现场照片。 二、专业学科特色及办学成果 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完成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横向项目30余多项,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E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互联网+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并多次获奖。 本专业同学积极参与电子、人工智能、光电、计算机类的创新发明创造活动,下图展示了本专业同学们课外创新实践及部分创新实践作品,包括智能小车、自制3D打印机、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电子信息工程大类专业紧跟IT行业发展,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地区,包括电子与通信、计算机、光电信息与能源行业等,毕业生可以胜任电子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光学工程师等工作,软件、硬件结合,以知识全面、适应性强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同学通过继续研究生深造后就业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往年来考研升学率达25% ,今年考研升学率创新高,超过33%,不少同学考取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四、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苏区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工程数理基础、电子电路设计、无线通信或光通信系统开发、信号处理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可从事嵌入式系统、微波器件、信号处理系统、光电子器件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学生工作5年左右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1)具备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特别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使用电子仪器仪表、现代设计软件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具体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基本方法紧密结合。 (3)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具备良好的中英文电子技术手册阅读能力,拥有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正确认识电子和光电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保、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产生、传输、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信号包括电、电磁波、光波、声波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的方法。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信息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光学工程师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使用数学、物理的手段分析信号的传输、获取、处理。 (2)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使用数字处理的手段进行信号处理,包括光、声、图像、雷达等信号的处理。 (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集成信号处理系统,包括智能信号处理系统、光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等。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光学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学科与课程 (1)学 制:本科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主干学科:电子信息工程 (4)相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5)主要课程。本学科课程涵盖了电子/光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主要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工程光学、光电子学、信息光学、数据结构、微波技术与天线、PLD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照明技术、光学设计与CAD、DSP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声音信号处理、量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导论等。 (三)工作适应范围 可从事电子/光学设备、电子/光电子信息和能源器件、物联网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光电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可以从事通信设备维护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