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相近专业:汉语言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等。 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学校最富朝气、最具人文情怀的专业之一。2008年初经教育部批准我校开始设立“对外汉语专业”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2013年按教育部规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已有9届毕业生。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汉办志愿者选拔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考取公务员(含事业编和三支一扶等)人数、考取教师编制人数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已有多名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或从事境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等。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本专业已形成较为成熟有效的培养路径,在2016年江西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全省仅次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列第4,办学得到了社会好评与肯定。2019年12月,经江西省教育厅评定,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获评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办学成效进一步得到了肯定,并朝着一流目标迈进。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专任教师6名,兼职教师多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职称以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四十岁以上1人,四十岁以下4人,三十岁以下1人;男性2人,女性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博士3人,硕士3人。教师们毕业于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部分具有海外经历或留学生教学经验,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专业老师获批各种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分量较重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项目1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项目2项。此外,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十余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1部,出版教材8部,获得业内好评。 同时,本专业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初步构建了“3平台+1基地+1孔院”的办学格局,即:拥有一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一个校级学科、科研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一个校地合作文化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崇义县人民政府共建阳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一个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基地);一所孔子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由“汉语云实验室”“中华才艺实训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基地与平台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以上平台和基地,我们逐步凝练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中西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熏陶,熟练掌握英语及第二外语(日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教学研究和传播的基本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汉英日三语教学,突出“国际化+中华才艺”培养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既对中国语言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又掌握操作性强的汉语教学技能,同时还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对外国语言和文化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成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多才多艺、内外兼修”的高素质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专门人才。 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双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兼具才艺特长,可从事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如高校、研究所、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外交机构、政府部门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和深造空间。具体流向: 1、国外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国外中小学汉语课堂教师 2、国内中小学教师(语文或英语) 3、政府机关公务员。 4、事业单位服务人员。 5、新闻机构从业人员。 6、企业从事文职或管理工作。 7、自主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