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软件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软件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①培养规格与目标:本专业紧密对接国家软件产业“自主可控”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专业素养、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胜任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等核心岗位。 ②培养模式与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驱动创新实践”为核心理念,构建“理论奠基-工程实践-创新驱动”三位一体的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模块化-进阶式”课程体系设计:基础强化(1学年),筑牢编程基石;专业深化(2学年),聚焦软件工程核心;领域融合与综合实践(3-4学年),深度融合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大型软件项目实训、企业级项目实战进行综合能力淬炼;创新拓展(全程渗透),设置创新实践学分,鼓励参与前沿技术研讨、开源项目贡献、学术研究。 二是“真场景-双导师”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合作企业,与华为及国内领先工业软件企业、知名互联网公司建立战略级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项目驱动教学,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工程规范、前沿技术需求无缝引入核心课程,实现课堂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双导师机制,实施“校内学术导师 + 企业工程导师”的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项目指导、实习带教、毕业设计评审,确保人才培养紧贴产业前沿。 三是“平台化-项目化”创新能力孵化:高端实践平台,依托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开放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智能软件工程实验室等,提供先进的科研与开发环境;竞赛与项目牵引,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各类高水平软件设计竞赛及开源软件竞赛,开展创新性项目研究;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系统性地提升学生在复杂系统设计、算法优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程创新能力。 ③培养质量与就业:本专业人才培养对标IEET工程教育认证,课程体系持续对标软件工程领域国际发展前沿趋势,确保毕业生具备全球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内容和课堂内容的严谨性和完备性。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应用、数字政府等广泛领域就业。核心岗位包括:软件开发工程师(全栈/前端/后端/移动端)、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架构师、DevOps工程师、数据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技术项目经理等。 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技术专家路径(初级软件工程师→中级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技术专家路径/首席架构师)、技术管理路径(初级软件工程师→技术主管/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研发总监→CTO)、产品/业务路径(软件工程师→产品助理/技术型产品经理→产品经理/业务负责人),在毕业后十年里成长为支撑国家软件产业自主创新与安全发展的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中坚力量。 ④主要课程:软件工程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高级鸿蒙开发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前端开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设计、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