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8 16:33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唐拥军  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党建与思想政治、巡视整改、督查等工作。联系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旅游与电子商务学院。

吕嵩崧  党委副书记、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信访、审计委员会、法治、信息公开、档案管理、科研、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校园规划建设管理、基建工程、保卫、后勤服务、学报、科协、社科联、校际对口帮扶等工作。主管党政办公室、审计处(政策法规处)、科研处、后勤处、保卫处、发展规划中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中心)、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办公室、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系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徐魁峰  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校长负责党建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巡视整改、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工作委员会和思政课教学等工作。负责学生管理、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机要、保密、党校、工会、妇联、人民武装、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关工委等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团委、工会(妇女联合会)、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蒋兴礼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全面工作。协助书记、校长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纪检监察、巡察等工作。分管纪检监察室。联系文学与传媒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吴佩杰  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书记、校长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职称改革、亚行项目等工作。负责人事、图书、离退、预科教育等工作。分管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图书馆(博物馆)、预科教育学院。联系体育学院、数理科学与统计学院。

兰翠玲  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实习实践、就业与创新创业、招标投标、国际交流、幼儿教育等工作。分管实习实践就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招标投标管理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幼儿园。联系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

廖志华  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继续教育等工作,负责校友工作。分管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校友服务中心(广西百色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继续教育学院(红色文化培训学院)。联系工商管理学院。

孙鲁毅  党委常委、副校长:外出挂职

刘芳  党委常委、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学、普高招生(专升本招生)、评建、实验室管理、高教研究、语言文字、体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百色市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宗将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主持党委组织部全面工作。

韦德强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党委宣传部全面工作。

罗朝晖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主持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全面工作。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源于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80多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库”地区办学,以“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铸魂育人,积淀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石磨文化:“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立足百色老区独有的“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升本以来,学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个阶段,凝练了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和“双元制+双园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系驱动”育人模式,形成了“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6万余名具有百色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办学条件】学校加快建设步伐,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红色底蕴、民族风情、融创智美”校园已具雏形。学校占地面积1833.22亩,分澄碧校区和东合校区,现有建筑面积51.1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9亿元;实验室实训室388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36个,馆藏纸质图书143.12万册,电子图书289.00万册。

【学科专业】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现有21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8个专科(高职)专业。获得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形成以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集群为基础,产业服务类学科专业集群为主导,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学生22876人。

【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551人,具有高级职称共3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7人,副高级职称24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5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9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各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百色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624名教师获广西百色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其中被认定为B层次人才7人,C层次50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共1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西“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模范教师1人,百色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283人。

【教研成果】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研成果丰硕。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其中1门再次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13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门。建成校级应用型课程14门、红色微型经典课程182门;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建成45门,全部入选学堂在线慕课平台;1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得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平台11个;形成校政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双主体”联合培养平台32个,共建教学科研基地444个,共建产业学院、行业教育机构9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与企业共同进行5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57项,发表教研论文88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奖88项。获得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区级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区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区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5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广西高校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区级众创空间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是广西教师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学校秉承学科专业一体、教学科研互动理念,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获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级一流学科B类2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广西社科普及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2005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10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180多部;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34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优秀奖1项、教育部2012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国家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374项,其中转化17项。

【人才培养】学校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234项、4059人次,省部级3438项、5592人次。16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学校各级团组织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广西五四红旗团委”12个、“广西五四红旗总支部(团总支)”20个。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多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2023年首次获评“全区普通高等学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

【交流合作】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1所大学、俄罗斯1所大学、美国2所大学、越南3所大学、马来西亚4所大学、泰国14所大学及4个府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学校取得留学生招生资格,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已培养来自泰国、老挝、越南、喀麦隆、加纳等国家留学生300多人,交换生36人;先后派遣670多名越南语、泰语等多个专业学生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相关大学交流学习、参加学科竞赛,先后派遣460多名汉语国际教育、泰语、英语专业学生到泰国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70多名教师、学生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美国、泰国、菲律宾及蒙古开展汉语教学,10名教师赴美国与泰国访学、进修;150多名教师赴国外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泰国如诺大学、程逸皇家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师生到我校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成立了“百色学院—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中外合作教育基地或中心;先后组团参加9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到美国、法国、德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高校进行教育考察交流。

【社会声誉】学校升本以来,坚持以“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办学育人,科学谋划,艰苦创业,经过“明晰思路、寻求合作、创新模式”等探索改革阶段,实现了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从师范教育为主向产业服务型教育为主的“两个转型”,成为广西首批4个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是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文明校园”“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绿色大学”“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称号。

随着“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百色学院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正在“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周边环境

 

百色市概况

    百色,是由壮语中的原始村落“博涩寨”的称名而来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百色还被称之为“鹅城”。清朝在分田州土州设立厅制之后,在雍正七年,也就是公元 1729年设置百色厅,这是百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从1730年建城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市,西部与云南相接,北部与贵州毗邻,东与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省中心城市,是我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是一片洒满先烈鲜血的热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百色市,全市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约25.6平方公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百色城区只有1.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60多万,有壮、瑶、苗、回、彝、仡佬等七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约占总人口的80%,瑶族、苗族、回族、彝族、仡佬族约占总人口的6%。正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在百色就开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像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对歌择偶、新郎骑马迎亲、神秘夜婚、扁担舞;瑶族的进寨拦路酒、民族舞蹈,如:龙凤舞、铜鼓舞、丰收舞等很有特色;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跳弓节等丰富的民族风情,田阳舞狮、德保矮马童军等充满情趣的民间文化正逐渐向世人展现,充满无穷魅力。其中位于那坡县最神秘的黑衣壮,每年都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学者、游客前来考察、探秘。

  百色下辖一区十一县,即平果、田东、田阳、田林、德保、靖西、那坡、凌云、乐业、隆林、西林,其中有10个被列为国家级特困县。为了改变百色贫穷、落后的面貌,勤劳、勇敢的百色人奉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从1997年11月起,在百色3.6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人畜饮水、村村通公路、茅草房改造、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改善办学条件的大会战。历时三年,取得了辉煌成就,缔造了新一代百色精神。

  百色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百色年平均气温19.0°C 至22.1°C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怒放。

  百色地形东西长320公里,南北宽230公里,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由于受地型的影响,百色的气候较具怪异,百色市区四面山峰环抱,是个典型的小盆地城市,具有“小武汉”之称,而百色市下辖的乐业县,夏天白天不热,晚上较冷,不开空调,还须盖被子呢,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乐业县还是百色唯一一个冬天会下雪的地方,平均每年雪期约3-6天左右,具有“小东北”之称。百色地处山区,地大物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产种类多,储量大。截至2001年底,全地区已发现50多个矿种,探明储量的矿产31种,已开发利用24种。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铝土矿、铜矿、水晶、褐煤等,位居广西首位。黄金储量为广西第一,成为广西主要黄金产地之一,全国重点工程国家大型企业平果铝是我国九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也是我们亚洲最大铝厂,更是百色革命老区人民的骄傲。(附矿产资料:1.铝土矿5.24亿吨; 2.水晶矿400吨; 3.无烟煤700万吨; 4.锰矿3573万吨; 5.铜矿14.5万吨; 6.锑矿9.87万吨; 7. 褐煤5.1亿吨; 8.石油1300万吨; 9.黄金初探量近70吨。)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之外,百色还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5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近300万千瓦,全国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就达近260 万千瓦。

  百色地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像国家级景点--百色起义纪念馆;省级风景名胜区--澄碧湖;凌云的纳灵洞、水源洞;靖西的通灵大峡谷;乐业的罗妹洞、布柳河、大石围天坑等,构成了百色的旅游品牌线路。归纳起来为两坑二洞一河一湖,两坑即为大石围天坑、穿洞天坑,二洞为纳灵洞、水源洞,一河指布柳河,一湖则指澄碧湖了。

  百色山区面积大、森林面积大,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开发价值大的特点。植物资源有236科、955属、2775种,素有“土特产仓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著名土特产品有:芒果、白毫茶、八渡笋、八角、茴油、桐油、板栗、田七、蛤蚧、云耳、香菇等。

“鹅城”的典故

  百色,也被称之为“鹅城”,并不是因为百色喂养的鹅多,称作“鹅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百色的地形图形状特别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天鹅。第二是因为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两只鹅的传说。说的以前在右江边上住着一户人家,只有一对年迈的公婆,无儿无女。两公婆喂养了两只白鹅,喂了两年多了,不知什么原因,也不见下蛋。但这两只鹅好像通了人性一样,经常围在两公婆身边,像两公婆的孩子一样,为老人排解许多孤独。所以,日子久了,两公婆对这两只不会下蛋的白鹅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后来,两公婆因为大病一场,除了把所有田地卖掉以外,还欠了地主老财一大笔债。病好后,因年迈体弱,又没了田地,便没能力偿还借债,所以,便遭到地主老财的天天威逼。无奈之下,两公婆一起跳江自杀。就在两公婆沉入江底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们喂养的那两只不会下蛋的鹅,把他们救了出来,而且开口说话了:“回家吧,把我们的蛋拿去卖了,安度晚年吧!”。两公婆半信半疑地回到家,只见鹅窝里整整齐齐地放着十几个金光闪闪的金蛋,两公婆还了债,又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作干女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通讯地址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中山二路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