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5-30 10:26

学校领导

校党委领导

党委书记

陈国龙

党委副书记

吴明红    王向阳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郑煦林

党委常委

陈国龙    吴明红        

王向阳    杨黄浩    王心晨    郑煦林    张亚雷    江莉龙    黄阿火

校行政领导

校长

吴明红

副校长

杨黄浩   王心晨   张亚雷   江莉龙   邱挺   卢孝强


学校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医、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33万余人。

552D5

办学规模与学科实力。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和1家附属省立医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9333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93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7730人。学校现设85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298名,内地高校51名;在USNews2024-2025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425名,内地高校第54名;在202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601-800名,内地高校并列43名;在2024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47名,内地高校并列55名。

师资队伍与团队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3355人(专任教师239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46人次(100人)、省级人才1042人次(789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1人(含特聘讲席教授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6人(含青年项目6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5人(含青年项目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支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4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学院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1B7947   4E4BF

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3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其中2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评4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本科)。入选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四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51项国际奖,193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16金32银48铜。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FA604

社会服务与科技成果。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5个国家级、12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省部级社科平台,其中:4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7个省部级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四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纵向科技项目3738项,科研经费18.32亿元;逐步在福建省九地市布点建设科技园网络体系,搭建了“一园三区,联动发展;辐射多点,创新共赢”的发展格局。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787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1.0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8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535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4484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3篇,13位次学者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33D7E6   ADCBD

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建设国际暨台港澳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科研合作新范式,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涵盖本硕博层次,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及研究生层次。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7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79.8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约8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5.62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426万册,电子图书930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5年5月15日)


周边环境

通讯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3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