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智能装备学院
智能装备学院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甘肃省省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甘肃省省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校级一流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产品设计、自动化、智能电网等10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5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工程教育师资团队,95%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85%的教师具备双师型背景,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日趋优化。学院拥有机械实验教学、工程训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机器人和数字智能3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智能制造研发中心,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汽车基础和Solid Works应用技术中心等21个专业实验室。学院先后与浙江宁波宝工电器等国内10余家知名企业设立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吉利汽车、中船重工鹏力集团等50多家行业核心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和就业基地,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校外实践平台。近三年,累计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6项,教育部就业育人16项,获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3项,甘肃省教学质量工程5项,同时获得科技成果15项、发表论文63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65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72项、省级奖项180余项。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甘肃省省级一流专业、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和7个本科专业,已累计向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3000余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已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50%,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5%,多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及学校三育人等奖项,教师获得甘肃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培育项目3项、承担各类教科研项目10余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出版教材8部。学院党委获评“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学校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学院先后与360政企集团、华为集团、中软国际、千锋教育等国际、国内知名IT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一专业,一名企”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包括“360网络安全学院”、“中软国际产业学院”、“华为ICT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物联网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其中“物联网实验室”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培育)实验室”。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喜欢,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测绘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5个专业,初步形成以土木工程优势专业为引领,工程管理、测绘工程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相继建成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测绘实验室、BIM综合实训室、结构模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新型基础测绘教学实训室、无人机数据处理中心和三维激光数据处理中心等10余个实验实训室。历经20年的办学积累,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主持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甘肃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就业育人项目等省部级教科研课题50余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教师在甘肃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甘肃省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在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项,成绩位列甘肃省本科院校前列,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获国家级优秀团队。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50%以上毕业生入职央企国企,如中建集团、中铁集团、中交集团、甘肃建投等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健康工程学院
健康工程学院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优秀学子6000余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已形成一批独具特色风格的“双师型”团队,现有专兼职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2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3%以上。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创”的特色育人模式,致力打造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最受师生喜欢的学院。近5年,学院教师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甘肃省第一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第二届教学创新竞赛“三等奖”、甘肃省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20余项。编写及修订教材10部(套)、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余门;主持教育部就业供需、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完成省部级、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校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项目申报专利15项,授权10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约50篇;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得奖项5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省级、国家级约60余项。学院注重与企业的产教深度合作,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中船重工鹏力塑造科技有限公司、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雨润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冶宝钢集团、徐工集团、中石油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工事业部、新疆胡杨化工有限公司、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华润微电子、新疆东方希望有限公司、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中国中车,浙江爱旭、浙江诺力,酒泉风电,酒钢集团、庆阳油田等。
商学院
商学院开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英语7个本科专业。学院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以及企业实践经历,学院以专业群为依托,整合全院师资力量,引入企业技能人才,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据专业发展和建设需要,学院目前拥有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新媒体直播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各实验室为学院学生提供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等实验教学和管理服务,也为学院师生提供科研和竞赛训练服务。是承担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口,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持续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累计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供求对接就业育人”项目30余项,省级质量工程1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项,厅局级以上各类教科研项目4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5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多项。同时,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40余项。近几年学院整体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优秀毕业生签约方太、海尔、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等国内知名企业,由于毕业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和好评。
通识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下设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和体育教研室,承担全校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发挥了积极作用,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研科研方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厅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5项,主持厅局级以上研究课题40多项,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引进和使用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1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50余篇。各类教学竞赛中,教师获各级奖励40余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46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获国家级奖26项、省级奖200余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承担开设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等重要任务的二级教学单位。目前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6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和《中国共产党史》等思政理论选择性必修课。学院与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充分利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作用和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指导学校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等。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思政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厅局级思政研究项目十余项;数十人次教师分别获得省级、校级教育教学奖励或荣誉称号。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获批校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金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批校级重点课程。
产学研创中心
产学研创中心是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基地。2012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遵循工程教育的基本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出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面向工程应用的实训教学体系。目前,依托中心已挂牌的职业技能认证机构有:甘肃省第八十九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CAXA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考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认证培训考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工程师考试。
重点实验室
工程训练实验室简介
主要进行车工、钳工、铸工、电焊工等技能训练,配有各类车、铣、刨、磨、钻等机械加工设备21台套,钳工实训台40台套,以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等设备。工程基础训练主要使学生对典型的工业产品的整机结构,零件从毛坯制造、加工工艺及设备、表面处理、检测装配等全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体验和认识,通过结合典型产品的制造加工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并为今后从事制造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电气自动化训练实验室简介
采用SIEMENS(西门子)公司的全套产品,拥有S7-200控制系统,S7-300控制系统(含伺服系统及步进系统)、DCS系统、液位控制系统、智能机械手控制系统、透明仿真教学电梯控制系统、交通灯控制系统等60余套设备,可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与装备等电类、机类及近机类专业学生进行工业自动化综合训练及相关实验。
数字化训练实验室简介
配有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激光加工等设备18台套,并配置数字化设计制造室,拥有50余台高配置计算机,安装了CAXA实体设计、CAXA制造工程师、CAXA工艺图表、CAXA协同管理、CAXA网络DNC通信、CAXA网络DNC数据采集等软件。主要承担数控技术、数控编程、CAD/CAM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和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任务。
重点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专业布局和产业需求,落实“引育用留”四大举措, 健全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设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德高技精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4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近50%,聘请陇原人才程兰华教授任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洁、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书亭以及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校长芮执元,兰州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李引珍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引进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丁汝俊、博士生导师毕阳、闵永智等带头人领航学科发展。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省技术标兵、省技术能手等称号,并在省级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
学生人数
现有在校生177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