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校长:程兰华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周怀春
学校简介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甘肃省首批应用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荣获甘肃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位列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I类第19名,蝉联全省同类院校第一,被评为5星级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00余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秉持“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全面建设“最以学生为中心”的青年发展型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党建工作全面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学校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先后获评甘肃省标准化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思政课教师代表甘肃省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展示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荣获甘肃省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甘肃省第六届高校青教赛思政组三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等荣誉。
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持续强化内涵建设,紧跟产业变革和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根据产业链需求反向调整专业结构,现已形成了智能装备、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健康工程、土木工程等五大专业集群。学校荣获甘肃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位列校友会2025中国民办大学I类第19名,蝉联全省同类院校第一,被评为5星级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学校高度重视精彩课堂建设,着重强化“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变革,荣获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20余次,并获批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学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000余项,省级奖项2000余项。其中,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国赛中获一等奖85项。目前,学校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展对口支援,选派优秀学生进行联合培养,联合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助推学生一站式圆梦海外名校。同时,还与英国剑桥大学、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合作打造了短期国际研学、游学项目。
学校持续深化“产学研创”多维度融合,面向智能装备、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健康工程、土木工程等国家急需人才领域,联合中船、中软、华为、中粮、中建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现建有机器人、人工智能、华为ICT、健康工程、无人机测绘等11个现代产业学院,并与南方测绘、中科苏州机器视觉技术研究院、新凤鸣集团、华天科技集团深化科教融汇,共建了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时,为落实500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先后与中国核工业、吉利汽车、海亮新能源材料等知名名企共建英才班。目前,学校建有中粮、金石机器人、宝工、龙腾特钢等300余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7项,授权专利340余项,教科研成果159项。学校当选全国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精密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数字化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全国智能检测与先进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甘肃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践行“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通过创建“五站式”就业育人模式,建立“7V1体”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七朵云”就业云服务平台,全方位打通就业“九条路”途径,真正帮助每一名毕业生实现了充分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校政企行”合作力度,先后与百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入职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央企、国企占46.3%,入职中泰集团、特斯拉、吉利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占31.5%,入职甘肃电投、甘肃城投、三一重工等中国500强企业占41.9%,每2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入职央企、国企,每5名学生中就有1人入职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平均年薪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众多毕业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海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学校先后获批甘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2023年全国就业贡献优秀案例、2023年度创业就业明星高校等多项荣誉,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24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30项。
周边环境
学院坐落在 学校位于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占地1026亩,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兰州市兰州新区海河街6号。
兰州新区简介: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隶属甘肃省兰州市,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秦王川盆地。兰州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744平方千米。
学校周边
西部恐龙园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占地2200亩,规划建设西部恐龙水乐园、恐龙主题公园、恐龙主题酒店、温泉度假酒店、科技馆、少年宫、海洋馆、特大型演出剧场、大型生态停车场、免税商城、空港服务区、丝绸之路风情商业街等项目。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占地面积约312亩。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以传统民俗文化产业为核心,兼具展示、休闲等功能。
梅园生态园
梅园生态园位于兰州新区中川镇尖山庙村。建设完成饮食休闲区、果蔬采摘区、自养动物区、花卉观赏区、儿童游乐区、垂钓烧烤区等。梅园现有面积中超过70%为绿色种植或养殖区域,各种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已有三十余种。餐饮区有生态餐饮大棚、户外烧烤、商务茶歇等几个部分,主打绿色有机的健康食品,特色食品为园内自种绿色蔬菜和自养家禽。
中川牡丹园
中川牡丹园位于兰州新区机场高速出口东侧,距离中川机场仅3千米。园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规划建设有"牡丹观赏区""宗教文化区""牡丹精品培育区"和"油用牡丹示范区",形成了"四区九园一所"的旅游格局。培植观赏牡丹品种500多个,芍药品种200余个,数量达100多万株。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
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面积约为3603亩,位于兰州新区东部,职教园A区向南、科中路以东、教研南路以西、纬十六路以南区域内。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秦王川盆地南部,是一片经过长期水文过程逐渐形成的陇中黄土高原区内陆盐沼湿地。
栖霞湖
栖霞湖总体面积为76.7万平方米,其中湖体面积31.5万平方米,园路广场木栈道面积约11.85万平方米,生态绿化面积33.35万平方米,公共卫生间5座。水面东西最宽约450米,南北长约1.8千米,驳岸长约4.0千米,湖体蓄水将达到56万米³。其中有3个人工湖心岛,音乐喷泉。
长城西部影视城
兰州新区长城西部影视城长城西部影视城分西部影视城区、旅游集散中心区、外星人动漫主题城堡区、四大文明古国区。已完成太和殿、祈年殿、大明宫、明清街、民国街、影视城、外星人、神庙、狮身人面像等,是兼具影视文化体验、动漫游戏娱乐、文创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地。
兰州新区蓝天城儿童职业体验教育中心
兰州新区蓝天城儿童职业体验教育中心位于兰州新区绿地智慧金融城D地块乐和城,是西北最大儿童职业体验教育中心,场馆总面积9400平方米,共两层,层高达11.2米。2楼建设53个以工业制造、商业、传媒、美食、金融、军事、文化七大主题为中心的儿童职业体验项目场馆,3楼建设10个以舞蹈、表演、绘画、声乐等,学前艺术教育的教室。蓝天城内所有建筑及场景均按真实比例建造,职业体验课程分为医疗与科学、国防安全与军事、国学与修养、美食与生活、社会服务、运动休闲、才艺培养七大主题。
五泉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城区南部,皋兰山北麓山脚下。这里绿树成荫,山泉潺潺,古庙众多,环境幽雅,因山上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 就已成为陇上名胜。公园占地,拥有崇庆寺、千佛阁、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剑桥、中山堂等十余处古建筑。崇庆寺内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铁钟,此钟铸于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直径,重达万斤。金刚殿内完好地保存一尊铸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铜接引佛和莲花基座。佛像高,围宽,重2万余斤,面露笑容,神态自然,为铜像之精品。每年,这里举办庙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纷纭踏来,人海如云。五泉西侧辟有动物园,有各类动物上百种。泉山公园内还有各种儿童游乐设施,每年还举办各式灯会、花卉展览活动。从市内乘坐8路公共汽车,可直抵公园门口。
白塔山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
兴隆山风景区
兴隆山风景区位于距市区的榆中县境内,素有“陇右第一名山”之称。风景区内东西两处,最有名者为:寒山积雪、兴隆争秀、栖云仙阁、云龙虹桥、庙坡晓钟、峦山列戟、太白温泉、混元琼阁、仙人望峰等景观。山上寺庙宫殿甚多,有龙王庙、玉液泉、关帝庙、菩萨殿、大佛寺、三官阁、太白宫、朝元观、黑虎殿、二仙洞等。历史遗迹遍布,有成吉思汗灵柩、朱德纪念亭、蒋氏行宫、张一悟墓等。两山间为兴隆峡,谷底有清澈见底的大峡河。附近还辟有官滩沟风景区、马啣山旅游区,有跑马场、野生动物园、游泳场、猎牧场、民俗帐房、疗养院、度假村等游乐设施,为游人提供吃、住、游、乐多种服务。
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其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名叫镇远桥。根据清道光“兰州府志”记载,该桥以二十四艘大船贯连,浮于河面,冬拆夏设。严冬时黄河结冰,车马都可通行。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 导,建起了长达,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