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省委原书记傅雨田等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的民办赣江大学。1998年学校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南昌工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被列入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2386.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9万平方米,校园山水相依,风景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20年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学校设有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62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
学校现有在校生2.92万余人,教职员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0%以上,博士和在读博士283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近80%,参与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千人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海外高端A类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香江学者人才计划、武汉楚天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市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6.46万册,数字资源量772万册。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近30个,获得各类省市级科研团队近10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部级优势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近年来,学校获批立项国家级课题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批省部级课题300余项,市级课题、横向课题等其他各类课题近200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4000余篇(部),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
学校开设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和“1+X”人才实验班,通过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产教融合育人计划、校企合作育人计划等助力学生特色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上海麦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贵溪市经济开发区、龙南市人民政府、全南县人民政府、乐安县人民政府、江西新建经济开发区等100余家企业、地方政府建立了校企、校地合作。
学校紧密围绕江西省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省级一流专业,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现代产业学院,积极推动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各二级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了10余个校企合作定制培养人才实验班,先后从校企合作企业聘任了80余名兼职教师,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了20余门校企联盟课程。学校毕业生以爱岗敬业、基础扎实和技能突出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500余项。学校连续6年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和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科引领、本科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应用技术为核心,以制造业为重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周边环境
学校地处省会南昌的核心区域,邻近省行政中心和南昌西高铁站,隶属于红谷滩区,交通便利,区内上千家高新企业簇拥校园,与阿里巴巴、江铃等企业无缝对接,学生实习和就业得天独厚。既可体验动感都市的无穷魅力,感受高等教育的浓郁氛围,也可享受教育带来的获得感。中国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坐落于校园内,依山伴水、风景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