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6-15 15:22

院系设置

学院设有16个二级学院,分别是经济与金融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中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重点实验室

高水平建设实验平台

高标准培养工匠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在实验室、实训场所中锻练。学校从实验室的“物理空间重构、仪器设备重组、实验功能重建、实验文化重塑”四个维度整合实验实训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的“新工科智慧学习工场”“新商科实践教学矩阵”“新文科综合实验室”“中医药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精机重器·匠心达人

投入6000+万元打造新工科“智慧学习工场”

已建成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创新开发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综合实验室、大数据中心、数据通信和网络安全实训室、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工学类实验室60余个,为工科类13个专业超8000名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训场所。新建“金工实训楼”总建筑面积超24000平方米,将于2024年下半年陆续投入使用。

 

民族医药瑰宝·中医悬壶济世

投入2800+万元打造中医药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适应“健康中国”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需要,学校与广东省民族医药协会合作共建了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产业学院——湛江科技学院中医药学院。学院建成有功能齐备的中医药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护理(助产、健康管理)综合实训中心、药学(中药学)综合实训中心、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训中心、中医(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针灸推拿(中医保健)实训中心、临床医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实训中心、医学检验实训中心等,为医药类2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教学与科研提供实验实训平台支撑。

 

贸迁有无·经世济民

投入3600+万元打造“新商科”实践教学矩阵

已建成经济管理类新媒体直播实验室、智慧银行实验室、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保险理财仿真实验室、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室、新商科大数据实验室,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财务共享服务实验室、大数据审计实验室、会计综合仿真等专业实验室40余个,满足经济管理类14个专业近8000名学生的实验教学要求。

 

学以传道·以文化人

投入3900+万元建设“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以会通东西的文化视野,让政治培根、教育启智、文学铸魂、艺术润心、守正创新建构了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实战实训与虚拟仿真、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同声传译实验室、数字化视听语言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基础设计实验室、3D打印模型实验室、摄影棚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IMac非线性剪辑实验室、视觉传达互动媒体实验室、钢琴房、音乐制作录音室、器乐合奏室、多功能音乐厅、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等。


重点学科

学科专业特色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会计学、英语语言文学

广东省特色专业音乐学、园林、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东省一流专业会计学、英语

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

广东省一流课程5门

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堂)7门

广东省教学比赛获奖116项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智能财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质量工程(含教改类)项目73项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

近三年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6项

近三年获国家专利授权105项

校级重点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翻译、视觉传达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工程、财务管理、环境设计、舞蹈编导、城乡规划、土木工程

校级特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2011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学校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按国家招生管理规定录取并取得我校正式学籍的本科生,毕业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湛江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尚的师德、精益求精的精神、良好的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1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人省级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

3人全国优秀教师

10人南粤优秀教师

6人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350人教授副教授

200人海外留学背景高层次人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出“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资助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计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计划”“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计划”“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计划”,引育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潜心育人、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广大教师扎根杏坛、严谨治学,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在朝气蓬勃的湛江科技学院育英哺华、立德树人。

学校现有教师近1383人,其中高级职称近350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硕士近2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民办教育优秀教师6人。每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均配备了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每门专业必修课程配备了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每个专业有1名及以上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学校教师近三年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23项;发表学术论文1314篇,其中被SCI、SSCI、EI、CSSCI(含扩展版)、CSCD(含扩展版)、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收录共163篇;获授权专利(含著作权)105项;出版专著75部,其中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出版专著26部;获省级教学比赛等级奖116项、广东省质量工程(含教改类)项目73项、开设有广东省一流课程5门、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堂)7门。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学校教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学术视野。


学生人数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超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