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1. 专业概述


水为生命之源、 生态之基、 生产之要, 自古以来, 人类即与水为邻, 与水相伴, 人类文明发展史与水紧密相关, 与水利密切相关。 水利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 调节、 治导、 开发、 管理和保护, 以减轻和免除水灾害, 并利用水资源, 适应人类生存、 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活动。 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和支柱性产业, 在深入研究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基础上, 通过实施工程及非工程措施, 实现水资源的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障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水利建设事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不仅关系防洪安全、 供水安全、 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经济安全, 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


水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工程水利、 资源水利到民生水利的转变,防御洪涝灾害、 保障生活生产用水、 治理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等, 是水利科学目前面临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给洪水以出路、 洪水资源化, 开源节流、 建设节水型社会、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控污治污、 发展绿色经济、 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等等将对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以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建设、 管理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水利科学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进行不断创新。


教育部于 2012 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
年)》, 将水利类划分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水务工程专业。 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水利( 水务)、 国土、 能源、 交通、 城建、农林、 环保、 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 水资源及水环境领域的勘测、评价、 规划、 设计、 预测预报、 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 专业介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为基础, 以水文过程、 水资源、 水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 涉及水利工程、 地理学、地质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 通过系统学习水及水资源的形成、 分布、 循环与演化机理, 水旱灾害防治与预测、 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环境评价与保护、 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受到工程分析、 科学运算、 实验与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科学研究、 组织生产管理, 以及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始建于 1977 年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 经 1998 年全国专业调整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2003 年本专业首届本科学生毕业, 2019 年获批省级一流建设专业。 兰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属水利大类招生, 专业代码为 081102,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位。 兰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规模 35 人左右, 目前在校生数量为 121 人。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 26 人( 10 人为留学或访学归国人员), 教师中高级职称占 73.1%, 其中: 正高 9 人( 教授7 人, 青年研究员 2 人)、 副高 10( 副教授 9 人, 高级工程师 1 人)
人、 讲师 7 人, 占比 26.9%。 教师中包括中组部特聘教授 1 人、 教育部新( 跨) 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2 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 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5 人, 占专职教师总数的 96.2%, 还有数十名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 形成了教师结构合理、 工程背景强、 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完全能满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的需要。


经过多年发展, 依托环境地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学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 总面积超过1500 m2, 生均使用面积超过 10 m2。 同时依托甘肃省水文与水资源勘测局、 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以满足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训练。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 培养学生成为扎根西部、 服务全国、 具有国际视野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 当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已成为我国西部特别是寒、 旱区水利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形成了“厚基础、 重交叉、 强能力” 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将进一步强化资源融合与交叉, 依托创新型、 应用型、 复合型不同发展路径, 深入推进专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持续提高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亟需的水利科学领域创新引领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