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1. 哲学社会学院
2. 经济学院
3. 法学院
4.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5. 马克思主义学院
6. 文学院
7. 外国语学院
8. 新闻与传播学院
9. 历史文化学院
10. 管理学院
11. 艺术学院
12. 威尔士学院
13. 数学与统计学院
14.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化学化工学院
16. 资源环境学院
17. 大气科学学院
18.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19. 生命科学学院
20.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1. 材料与能源学院
2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4.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5. 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
26. 基础医学院
27.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28. 公共卫生学院
29. 药学院
30. 护理学院
31. 第一临床医学院
32. 第二临床医学院
33. 萃英学院
34.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35.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36. 体育教研部
37.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38.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39. 高等教育研究院
40. 生态学院
41. 泛第三极环境中心
42. 电镜中心
43. 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44.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
45.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
46.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
重点实验室
重点学科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和新型学科生态。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13个学科门类,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环境与生态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可授予的学位
现有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13个学科门类,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可授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的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稳培引用”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17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40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69人;研究生导师2579人;在站博士后392人。有两院院士(含兼职)2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0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中国女科学家奖4人。
学生人数
截止目前,现有本科生20686人,硕士研究生15081人,博士研究生53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