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机器人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机器人工程

招生类别:理工类

招生方式:按机械大类招生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成立背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到,“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规划的行动纲领,机器人是其中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西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正是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而成立的新工科专业,由我校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整合学院前期在机器人领域十余年的科学和技术积累,2020年向国家教育部提出申请,2021年获批建设并招生。本专业依托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实体平台,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通过构建由机械、电子、控制、信息、力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进行“设计开发智能机器人”的高端人才以及“科学与工程相结合” 的宽口径本科人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国际工程教育思想,践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重视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强化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注重系统级知识体系建立,并贯彻通识与专业并重的工程教育模式。

专业特色:本专业依托制造过程测试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实体平台,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载体,通过构建由机械、电子、控制、信息、力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进行“设计开发智能机器人”的高端人才以及“科学与工程相结合” 的宽口径本科人才: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国际工程教育思想,践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重视未来高水平人才所应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强化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注重系统级知识体系建立,并贯彻通识与专业并重的工程教育模式。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具备机器人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能针对复杂机器人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实行项目驱动式、班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科交叉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双创实践能力,即“五维通用能力”,突出“创新创业”型新工科人才培养。 

 实施完全学分制。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可以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课程选修方案。大一至大三年级上学期,课程以数理与工程基础类、通识类及专业核心类学习为主。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与工程基础,厚重的人文底蕴,系统级的设计能力、测控能力、编程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三年级下学期至大四年级上学期以个性化专业课程学习和综合实践为主。此阶段,以项目驱动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系统整合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

 根据机器人学科的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大类招生与学院的办学特色,本专业设置“机械智能与软体机器人(方向1)”与“机器人控制与感知(方向2)”两个专业方向。

 注重科研素养与“双创”能力培养。以理实结合类课程、综合实验类课程和贯通式机器人科研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设置全周期工程与科技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方法、创新实践、团队合作等科研能力。

 注重交流能力与国际化培养。通过互联网学习欧林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课程,自主开设相关英文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球产品开发国际综合实践课以及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交流能力。

 注重职业精神与工程伦理培养。通过开设通识课、专业课及各类讲座,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了解现代科技对于自然、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理论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及机构仿真、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学、嵌入式系统、机器人感知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控制技术基础、数据结构算法 。

 

毕业去向:

升学:国内外深造(攻读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或国防系统相关单位的结构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机器人系统总师等。汽车、机械加工、电子、新能源、技术工程师、技术主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和软件设计、机器人编程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等;

具体方向:自动化成套装备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的现场编程、调试、运行维护、人机界面编程、生产技术管理等。

创业:机器人相关行业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