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能源动力类(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能源动力类能源动力类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三个专业,第二学年根据学生意向实行专业分流。学院已构建起了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能源动力大类专业教育体系及初步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在于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能源动力领域与行业的实践创新型及复合型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始于1937年机械系动力科,并于1952年单独招生,1952年 招收首届四年制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本科生,1961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全过程学位培养条件。是首批国家特色本科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首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也是重庆市首批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热工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能源工程计算方法、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制冷与低温原理、热力发电厂、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就业方向:可到全国五大发电集团、各省市发电集团、电力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公司、大中型用能企业、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高等院校等单位。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数年达99%,是用人单位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第二批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原子核物理基础、反应堆物理分析、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安全学、核反应堆控制、反应堆结构及设备、核科学与核技术实验、核电厂系统及运行、核电厂水化学、核电厂泵与阀门、辐射测量与防护、汽轮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核电及动力堆领域相关电厂、设计、制造部门,各大电力公司、设计研究院、规划、环保部门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0年与全国11所高校同步首批开始招收本科生。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方法、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能源低碳利用技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能源生产过程控制、氢能技术、分布式能源、蓄能原理及技术、新能源实验、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就业方向:新能源相关设计、制造、运行、调试和管理部门,各大电力公司、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培养特色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依托重大与东锅集团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的“卓越计划”实验班(能源动力类):大一下学期从本专业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优选部分学生进入计划。“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工程实际。 2.基于SBE&S的能动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依托国家级“能源与动力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施了基于模拟与仿真的工程科学(SBE&S)的能动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组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50多名优秀本科生参与的联合实验班,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即有机会参与项目,并在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当中接受拔尖创新培训,使其具备成为能源动力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国际联合培养 CQU—UWM一学期交流项目(全院):(重庆大学&美国威斯大学密尔沃基分校)。CQU-UWM一学期交流项目的培养模式为,大三下期选拨成绩优异的学生,于大四下期在UWM做毕业设计,回国参加国内答辩。 新加坡国立大学授课型硕士“3+1+1”项目: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EP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MSE)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NUSRI)签订了“3+1+1”联合培养协议,选拔有良好学术基础的大三学生,入选者大四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度过一年的过渡期,成为第一个“+1”年。在这一年中主要研习英语读写、沟通能力以及能源及材料领域的知识,为硕士申请做准备,同时可将第一年课程转换为重庆大学相应课程学分,顺利通过者将获得重庆大学学士学位。第二个“+1”年,入选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MSE系攻读授课型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