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经济学(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经济学专业


专业优势与特色

专业实力雄厚。本专业源自我校1980年成立的政治教育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自1999年开始单独招生以来,经过二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建设,先后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河南省内实力较强和我校本科招录的优势专业。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支撑,依托于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等省一级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26位专任教师,其中,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级职称14人、博士23人、博士生导师5人,是一支奋发向上、教研实力突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河南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软科学基地、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与智库平台,有力保障了学生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

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是经济学科的基础性、骨干性专业。本专业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理念,顺应新时代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趋势,坚持基础理论学习、综合技能养成与数字素养培养三位一体协同路径,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打造“商业英才实验班”,旨在培养拥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综合发展能力与数字素养,能够胜任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业务发展的复合型、高水平财经人才。

核心课程

包括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法等基础理论课程;数字经济、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实务课程。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产业经济学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就业前景

第一类是读研深造类。部分优秀毕业生获得推免资格进入国内“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读研,部分学生被欧美等国外知名高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本专业总体读研率为30%左右。

第二类是考公考编类。通过国家与地方公务员招考、事业编考录等途径进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政策研究、统计分析等门槛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工作。

第三类是直接就业类。依托校园招聘、实习—就业联动等渠道进入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市场拓展、财务分析等岗位,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储备干部。

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字金融方向)

专业优势与特色

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本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建设,先后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支撑,依托于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与工商管理两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本专业现有26位专任教师,其中,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1人、高级职称14人、博士23人、博士生导师5人,是一支教学科研实力突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河南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软科学基地、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与智库平台,可为学生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着力培养数理知识与数字金融技能扎实的经济学拔尖人才,是河南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专业与优势专业。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数字时代财经人才需求为导向,秉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理念,顺应专业人才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改革趋势,按照固本强基、理论实践联动的要求,坚持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数字技能提升并举,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行业领军企业联合打造“商业英才实验班”,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拥有良好的数理功底、数字素养、金融分析与决策能力,能够在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投资管理、金融实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拔尖财经人才。

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投资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数字经济、产业经济学、国际金融、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实务课程。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为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产业经济学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就业前景

第一类是升学类。优秀毕业生推荐免试进入国内“985”“211”“双一流”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一、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深造,部分学生进入欧美等国外知名高校读研,近年专业总体读研率为30%左右;

第二类是考公考编类。即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编考试等渠道进入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政策研究、统计分析、发展规划与市场预测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作;

第三类是市场化就业类。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运营、财务分析等业务岗位,从事生产运营、市场拓展与分析等各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