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部),2个书院,1个现代产业学院,7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拥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河南省特色骨干A类学科4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5个,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数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学等3个学科持续进入本领域自然指数内地高校百强学科榜单。
重点实验室
国家、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细胞分化调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
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肺纤维化过程及防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
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
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河南鹤壁站(农田)
平原实验室(河南省实验室)
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先进半导体与功能器件集成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硼化学与先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光电传感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红外光谱测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教育人工智能与个性化学习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绿色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水处理关键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硼化学与先进能源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农业微生物生态与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肺纤维化生物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水生态毒理与健康防护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智能分子与识别诊疗功能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手性醇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道地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先进电化学储能材料设计与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水产动物疾病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光电子技术及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绿色药材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智慧商务与物联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功能微生物绿色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教学资源与教育质量评估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增材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智能教育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电磁波工程院士工作站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河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河南省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软科学研究基地
纳米功能材料的模拟与设计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与大数据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河南省濮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省太行山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水域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
重点学科
河南师范大学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名单
序号 |
高校名称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河南师范大学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2 |
河南师范大学 |
0301 |
法学 |
3 |
河南师范大学 |
0302 |
政治学 |
4 |
河南师范大学 |
0303 |
社会学 |
5 |
河南师范大学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6 |
河南师范大学 |
0403 |
体育学 |
7 |
河南师范大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8 |
河南师范大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9 |
河南师范大学 |
0602 |
中国史 |
10 |
河南师范大学 |
0705 |
地理学 |
11 |
河南师范大学 |
0714 |
统计学 |
12 |
河南师范大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3 |
河南师范大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 |
河南师范大学 |
0908 |
水产 |
15 |
河南师范大学 |
1301 |
艺术学 |
16 |
河南师范大学 |
1352 |
音乐 |
17 |
河南师范大学 |
1452 |
密码 |
18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11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19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12 |
科技伦理学 |
20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26 |
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 |
21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30 |
工业工程 |
22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39 |
先进试验与测试 |
23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41 |
化学制剂 |
24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46 |
碳达峰碳中和 |
25 |
河南师范大学 |
Y0056 |
心理健康 |
可授予的学位
办学层次:以培养普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对取得我校学籍、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学校名称为河南师范大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辈出。建校以来,曹理卿、郝象吾、孙祥正、赵新吾、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卢锦梭、鲁公儒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此执教治学。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00余人,其中,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师绩效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生人数
设有25个学院(部),2个书院,1个现代产业学院,7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