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工程管理(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u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专业

u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u江西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u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B+专业

u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u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u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选科要求:物理+不限


一、专业简介与特色优势

工程管理专业(Engineering Management),专业代码:120103,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西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南昌航空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于2005年创立,深耕工程管理领域20载,在国家“新基建”加速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双碳”战略深化绿色建造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现已成为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智能建造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管理精英人才培养高地,江西省本科高校首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认证)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江西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4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76名,位居全省第3,专业等级为B+,构建了覆盖本科—研究生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覆盖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转型等国家重大需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科学、环境工程、智能建造等多学科交叉协同,以“数智驱动精益管控,创新引领绿色转型”为核心目标,聚焦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1.png

本专业在“智能建造运维管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构建了“工程-管理-技术”三元融合、“理论-实践-创新”多维联动的特色培养体系,打造出以工管融合为基础、数智赋能为特色的学科竞争力,服务于“新基建”“双碳”等国家战略需求。

2.png

二、培养定位与课程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具备坚定信念、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技术知识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2、专业培养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国家重大工程管理、智能建造与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瞄准国内外工程行业对 “懂技术、善管理、强数据、具国际视野”复合型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数智化、国际化、精益化”为发展重点,培养具备以下特质的卓越人才:

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工程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创新实践:掌握智能算法、BIM协同平台、低碳运维技术等前沿工具,具备复杂工程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胜任力:熟悉FIDIC国际工程合同体系,熟悉国际工程咨询与项目管理;

交叉融合:兼具工程经济分析、数据科学应用与环境影响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工程管理专业依托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研究院、江西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智慧建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BIM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建筑材料与智能建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西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国和江西省智慧建筑科普基地和江西省装配式建筑材料与信息化产业联盟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平台,以及南昌航空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南昌航空大学BIM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全过程工程咨询研究中心、南昌航空大学智慧建造研究中心和MEM教育中心等校级科研教学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支撑“中国建造”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栋梁。

3.png

3、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方向主要包括‌工程造价与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建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审计与法律和‌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管理等,其核心是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工程技术,强调定量分析与实践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及智能建造发展,国际化和数字化方向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工程造价与咨询:‌核心内容聚焦成本控制与造价分析,涉及预算编制、结算审核等,需熟练使用广联达等专业软件。‌典型岗位‌:造价工程师、审计师,就业于咨询公司、房地产企业成本部门。

‌工程项目管理:‌核心内容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策划、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需掌握PMBOK体系、风险管理等知识。‌典型岗位‌:项目经理、施工管理工程师,服务于建筑企业(如中建)、工程咨询公司等。

‌智能建造与管理:结合BIM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推动工程管理数字化升级,典型岗位包括智慧工地技术工程师。

‌国际工程管理:培养‌跨文化能力,侧重海外项目执行,需熟悉FIDIC条款、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服务于“一带一路”相关企业。

工程审计与法律:‌合规性管理,聚焦财务审计与法务风险控制,就业方向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内审部门。

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系统集成管理,需掌握敏捷开发等技术。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获管理学学士学位,课程体系融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强调定量分析与实践能力。随着“一带一路”及智能建造发展,国际化和数字化方向将成为就业重要增长点。

4、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力学、自然地理学、环境保护概论等;

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结构、工程估价、建设法规、工程合同管理等;

专业选修课程: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沿、REVIT项目实战案例、全过程工程咨询、智慧建筑全球化发展概论、国际工程管理、智慧建筑与VR等;

5、精彩学术竞赛活动

(1)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2)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3)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

(4)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

(5)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6)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

(7)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全国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相关学科竞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奖项数十项。

4.png

三、就业去向与深造前景

1、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全校前列。毕业生不仅广泛分布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与咨询等传统优势领域,更在金融、保险、证券、软件等新兴行业形成就业增长点,呈现出“主干专业集群发展、交叉学科多点突破”的就业格局,为不同特质的毕业生提供了多元化职业发展通道。学校定期走访相关用人单位,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选调生及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企;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鼎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

5.png

2、深造前景

学院在持续深化就业-深造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中,构建了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术深造引领双轮驱动的育人格局,将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与研究生录取率同步纳入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既保障了毕业生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又培育出持续较高的升学录取率。

近三年本专业升学率均为30%以上。毕业生升学去向为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南昌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