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飞行器制造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前身——飞机制造专业创办于1956年,2000年更名后专业名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围绕航空航天国家战略产业,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航空航天事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自主学习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飞行器制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现有人员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2人。专任教师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2人。 主干课程:航空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飞机构造、机械制造基础、飞机钣金成形原理与工艺、飞机装配原理与工艺、航空数字化制造与装配、飞机工艺装备等。 实验室建设:本专业建有航空制造先进实验中心,该实验中心包括飞机钣金成形实验室、飞机铆接装配实验室、飞机数字化装配实验室等用于本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6个专业实验室和若干研究室。 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近五年该专业教师承担各类教改课题10余项,出版自编教材4部,发表教改论文多篇,获省一流课程2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0余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1、EI收录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20余项,出版专著4部。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 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属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本专业方向2008年获批,2010年首批招生,迄今已连续招生十余年。 本专业方向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航空维修核心能力的培养,航空报国人文情怀的培育,形成具有紧贴航空维修事业发展、专注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航空特色。毕业生在故障研究、技术开发、机务维修、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主要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保障等领域就业。 师资力量: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系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实验员2人。高级职称占比42.9%,中级职称占比42.9%;9人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64%,4人具有硕士学位,占专任教师28.6%,硕士生导师7人,占专任教师50%。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国家、江西省地方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培养具备坚定信念、健全人格、优秀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航空器工作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备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保障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制与开发、技术开发、故障监测诊断、生产过程控制、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飞机构造和强度、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飞机系统原理、航空维修工程、可靠性工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飞机修理技术、现代飞机制造技术等。 实验室建设:现有直升机传动系统故障仿真实验室、燃油系统实验室、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滑油系统检测实验室、飞机维修实验室、飞机发动机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机库等专业实验室。 实习基地:本专业方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求知行合一,具有丰富的实训资源和充足的教学基地,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成都航利航空工程职业教育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等。 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系部教师围绕专业建设、军民航产业需求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专业建设方面,共有5门课程获学校教学改革建设立项,创新创业项目3项,自编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7篇;科研工作方面,系部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参与30余项横、纵向课题项目,其中某型无人机燃油系统横向项目经费突破6000万。 就业领域:毕业生主要在飞机或发动机制造厂、飞机或发动机设计院(所)、军用航空维修单位、中航工业航空维修单位、各大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等部门从事航空维修、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培养质量:为中航工业、民航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000余名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大部分活跃在中航工业、民航等产业第一线,部分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在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果交流会上,多位同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荣获全国特等奖、二等奖及优胜奖,并有一大批毕业生保送/考取多所重点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呈稳步上升趋势,就业率常年居学校前列,近五年平均就业率为94%。考研录取率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考研录取率上升至42%,录取985、211高校平均占比61%。 创新创业成果:本专业方向以创新项目为驱动,依托教学科研平台,组织学生定期申报“三小”特色课题;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国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成果。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五年来,学生获科技竞赛类比赛国家级奖项79项,省部级奖项10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