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本专业创建于1952年,专业前身为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和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1998年两专业调整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1985年成为我校首批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之一,2000年获批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十五”和“十一五”省级示范硕士点,是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建设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为我校航空特色专业,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省级四星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江西省首批高校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并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航空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突出,得到了众多同行高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为江西省和航空航天及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我国航空企业热表方向技术骨干一半以上由本专业培养,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电镀企业由本专业校友创办。本专业现下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腐蚀与防护”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本专业方向成立于1952年建校之初,原为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98年与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先进。拥有江西省“材料科学基础”实验示范中心、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南昌市“金属材料热处理”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和市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专业方向教师荣获省部级、市厅级及国家行业学会等教学、科研奖励30余项,拥有2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专业方向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5年来,专业方向学生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创业大赛奖50余项。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6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3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服务航空,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在金属材料制备、热处理技术等领域从事产品研究和开发、装备和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发及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钢的热处理,有色金属及热处理、合金钢与高温合金、材料科学综合实验、金属工艺学等。 就业领域:能够在航空航天、化工、医学、国防、石油、电子、信息、交通等领域中的金属材料制备、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构件失效分析与预防等方面从事产品研究和开发、装置和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或科学研究。 毕业生就业与考研:已培养毕业生4000余名,为地方和航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级研发技术人才,是国内航空材料及热处理领域的重要力量。大量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向巧为我系1983届优秀毕业生。2020届毕业生刘书强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在50%以上。 专业方向二:腐蚀与防护 本专业方向原为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我校是新中国最早设立腐蚀与防护专业的3所高校之一。本专业方向在1952年建校时成立,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与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专业方向是“航空用构件热加工与表面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江西省“轻量化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材料物理与化学”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硕士点的支撑专业。拥有江西省“航空材料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腐蚀与防护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近五年,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航空企业研究课题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专业教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培养目标:“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围绕航空航天和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熟练运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进行工程实践和创新工作,适应科技快速发展,具备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在航空航天、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与金属材料制备、热处理技术、腐蚀与防护等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装备和工艺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表面工程、金属腐蚀学、电化学原理及测试、电镀理论与工艺、涂料与涂装工艺、材料科学综合实验、金属的高温腐蚀及防护、激光表面处理、化学电源、电镀废水处理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主要在航空航天、电力、石化、汽车、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及高等学校就业,从事与金属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有关的科研、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等相关工作。 毕业生就业与考研:已培养毕业生4300多名。学生遍布全国表面处理行业,在行业内有良好声誉。在国内航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颇受欢迎,许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负责人,另外还有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均超过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