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专业介绍:本专业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安徽省第一个“无线电技术”专业,1998年教育部专业调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第一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第四批特色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安徽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安徽省品牌专业,两次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办学以来为国家特别是安徽省培养了4000多名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培养的毕业生中,现有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魂芯”系列芯片的总设计师、IEEE Fellow、皖江学者、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名毕业生担任我国重要的学术机构和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院所的负责人。一大批毕业生在国家,特别是在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中坚作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安徽大学“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电子信息领域行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与国际视野,在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胜任器件、系统和设备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设计解决实际项目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2:具有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师职责或教学科研工作。 目标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能够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要课程:本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包含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等核心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中包含了工程制图、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级程序语言设计、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等核心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包含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信息理论基础等核心课程;专业类课程中包含了FPGA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应用、微波技术等核心课程;工程实践环节中包含了金工实习、各类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工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等核心课程。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为工作和升学。工作方面,面向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企业,从事电子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管理、教学等工作。升学方面,可以研修学科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等相关学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