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智能焊接技术(高职(专科)类)
专业介绍: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

1、为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智能焊接从业人员中的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焊机和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岗位(群)的新要求,不断满足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遵循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学校应结合区域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高于本标准办出特色。

2、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智能焊接技术(460110)

3、入学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4、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5、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装备制造大类(46)

所属专业类(代码)

机械设计制造类(4601)

对应行业(代码)

金属制品业(33)、通用设备制造业(34)、专用设备制造业(35)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焊接工程技术人员(2-02-07-09)、焊工6-18-02-04)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焊接工艺技术人员 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技术人员、手工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数字化焊接质量控制、焊接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焊接设备及焊材销售与技术支持技术人员。

职业类证书举例

焊工、焊接机器人编程与维护、特殊焊接技术、弧焊机器人操作员

6、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手工焊接操作、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质量控制、焊接生产管理等岗位群,能够从事焊接工艺编制与实施、焊机和自动化及智能化焊接设备操作、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相关知识 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智能制造基础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金属材料焊接等技术技能,具有合理选择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参数和焊件预处理及后处理工艺措施,以及焊接工艺评定的能力;

7)掌握焊接方法及设备使用等技术技能,具有操作、使用和保养常用焊机,操作常用焊机焊接金属构件的能力;

8)掌握焊接自动化技术应用和智能焊接技术等技术技能,具有安装和调试智能焊接工作站、机器人焊接编程、操作典型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设备焊接金属构件的能力;

9)掌握焊接缺陷分析和防止等技术技能,具有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分析和解决焊接质量问题的能力;

10)掌握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的技术技能,具有识读焊接 结构装配图和焊接节点图、合理选择和使用焊接辅助设备,编制和实施备料、成形、装配及焊接工艺等的能力;

11)掌握焊接生产管理相关知识,具有监控、管理焊接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组织实施焊接生产活动的能力;

12)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掌握智能焊接技术领域数字化技能;

13)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5)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6)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 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