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普通教育)类)
专业介绍: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4年,于200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工学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处于同类专业前列。

一、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IT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环境,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成才路径。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计算机专业国际视野的知识、自主学习的意识、自我发展的素质、计算机相关的跨文化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产业类国内外的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承担智能应用、系统项目的研究与推广,能够承担复杂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计算机领域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具体如下:

培养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养目标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优化解决方案,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研发、工程实施、维护、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适应多学科工作环境;

培养目标5:具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二、培养规格

修业期满,符合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修读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获得应修165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根据专业认证要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毕业要求:

(一)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1: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祖国富强和人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品格,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毕业要求2: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

毕业要求3: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备在计算机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运行管理过程中基本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法律意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浓厚的环境保护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毕业要求4: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项目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了解计算机工程技术领域及其相关行业国内外基本情况,能够就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5:优良的身体心理素质: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知识要求

毕业要求6:通识教育知识:能够运用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知识达到“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的通识教育“核心三要素”目标。

毕业要求7:专业基础知识:正确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的基础知识及概念,以及在计算机实际应用的意义;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形成专业思想,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与现状,适应环境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识别、描述、表达复杂工程问题。掌握计算机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应用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针对计算机工程问题进行软硬件分析与设计。

毕业要求8: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工程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计算机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将计算机工程项目开发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用于,计算机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升级。

(三)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9:专业能力:能紧跟当前流行的和新兴的技术,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评估其适用性;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完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分析、设计、建模。

毕业要求10:综合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文字表达以及资源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设计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能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理解并掌握复杂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11: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计算机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在工程项目中体现创新、创业思维。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能力。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H





毕业要求2

M

M


M

L

毕业要求3



H


H

毕业要求4

H



H

M

毕业要求5

M



L

L

毕业要求6

H

M




毕业要求7


H

H


M

毕业要求8


M

H


L

毕业要求9


M

H


M

毕业要求10


M

H

H

H

毕业要求11


L

L


H

毕业要求12





H

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度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

三、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既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也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还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构建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体系、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人才培养项目,统筹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横向拓宽学科融合,构建和完善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及专业群平台;纵向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对接专业岗位(群)能力的专业模块课程,突出学科基础扎实、专业基础相通、专业岗位相关的人才培养要求。最终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及专业群平台+专业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期

1

程序设计基础

64

2

2

数据结构与算法

64

3

3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48

4

4

编程基础

64

4

5

数据通信与网络

48

4

6

系统分析与设计

64

4

7

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5

8

操作系统

64

5


(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实践类别

课程

设计

实验

实训

实习

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实践

1

入学教育

0




2

军事技能

2




3

劳动教育

2




学科专业基础实践

1

前端技术基础实训

1




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1




3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1




4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




专业能力实践

1

B/S项目实训

2




2

智能应用实训

2




3

专业综合项目实训

2




专业综合实践

1

企业现场调研

1




2

职业人素质教育

2




3

企业实践锻炼

4




4

毕业论文(设计)

6




5

职业能力拓展/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课程

2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重视整体教师职称结构的科学与合理,联合各合作企业着重打造一支校企融合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人,企业兼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及相应职称10名,研究生比例77%,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双师型教师10名。教师的学科背景包括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计算机理论教育等方向。

近年不断夯实、壮大专业师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进修、培训等手段,促使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专业等主指标达到科学合理,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整体结构合理、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五、教学条件

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4个专业实验室和5个工作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实验室、智能技术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工作室、智慧城市工作室、自然语言处理工作室、数学建模工作室、幸福计算工作室。

本专业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包括: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靖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菁英职业培训有限公司、深圳信盈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达内软件有限公司等,每个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实习实训培养方案,形成了校内设计理论与技能教学、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设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专业特色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分类培养特色:本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将企业工程师引入到课堂上,以第二课堂方式辅助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就业类、创业类、升学类、出国深造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也为毕业生提供多元的个性成才路径。

2、教学过程标准化特色: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师资队伍,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形成标准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学生提供质量保证的教学服务。

3、产学结合,校企全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教学,同时也强调工程实践;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4、人才复合型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专业国际视野的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相关的跨文化工作能力、塑造学生面向世界的计算机人才“强国梦”素质。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IT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