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答考生问
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河南师范大学的基本情况。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正式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经过百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所理科研究优势明显、文理科协调发展、教师教育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组建的师范类院校之一,是河南省唯一一个数理化生4个学科百年绵延不断的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2015年,我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成为河南省第三所省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21年,化学、物理学2个学科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双一流”创建学科。
学校以培养普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工作站。
目前有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请介绍下学校的校园环境。
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坐落于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2020年11月,师大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并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主校区横跨卫河东西两侧,占地面积约1600余亩,平原湖校区在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500亩,目前主要是软件学院和新联学院。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校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合作共建的“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项目,目前正在加速建设。总占地面积3400余亩、位于与郑州隔黄河相望的平原示范区,是师大新的育人育才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汇聚高地。
学校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资源博物馆,球类馆、游泳馆等体育场地齐全。学校宿舍也是设施优良,冬有暖气、夏有空调,配有单独的卫生间、洗漱间和阳台。
3.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
学校坚持“突出理科,建强文科,发展工科,拓展教师教育品牌”的思路,以河南省一流创建学科为引领,以省、校特色骨干学科为主体,以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为基础,分层次构建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培育体系。
学校现有79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文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其中有3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A类学科、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25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这也意味着学校这7个学科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有化学、物理学两个“双一流”创建学科,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
4.今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否有变化?招生专业有没有增减或调整?
我校2024年依然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招生总规模为10203人,有小幅增长。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今年增加了地方专项、“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省外计划也略有增加。最终数据,请以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对外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在招生专业方面,我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对招生专业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技术技能培养要求高和就业质量高的专业倾斜。今年学校撤停了10个专业,没有新增专业,但是有些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式会有一些调整。其中,将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调整为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专业;新增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求是拔尖班和广播电视学新媒体专业方向;新增了3个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5.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化举措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长期以来,河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办对学生负责、让社会满意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突出创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重塑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学校多年来不断优化才培养方案,构筑了博约经典、博约核心、博约百花等“博约”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了读60本书、听60场报告、参加60场活动的“360”第二课堂体系;允许学生灵活选择实习学期,开展课程化与过程化“双化”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来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学生潜心为学。
二是坚持以研促教、搭建多层次科研实践平台。学校非常鼓励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加入导师课题组来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基础科研训练。学校一般会在本科生的大二下学期,选取一些综合成绩好、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两到三个学期课余时间或者更长时间参与科研活动,接触科技前沿,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三是学校不断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目前学校一共建立了9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和1个精英化人才培养的俊甫书院,成立了平原、崇文、求真书院3个书院,实施大类培养。获批河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个,形成了“院、校、省”三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书院制是学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其中,俊甫书院面向国际一流人才培养和未来科技创新,通过高考及学校二次选拔招收相关基础学科专业学生。书院和学院协同育人,通过大师引领、名师授课、科教融合,国际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化工学院“俊甫计划”学术型实验班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全部实现全员升学深造。2024年实验班30名学员中,上岸至“双一流”高校的比例达93.3%。
6.学校今年在招生政策以及录取规则上是什么样的情况和变化?认可哪些加分政策?
今年我校招生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今年我校部分专业实施双学位招生。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首次实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招生,主要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复合型技能、创新性思维、就业优势突出的卓越人才。我校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有:物理学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与生物技术、环境工程与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项目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项目师资配备精良、培养方式新颖,考生可以多多关注,感兴趣的同学在今年就可以选择报考。
二是软件学院调整至本科一批招生(河南省内招生)。随着我校软件学院培养成效及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广泛认可,毕业生发展前景广阔。因此,今年软件学院调整至一本招生,希望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的培养,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三是持续扩大求是拔尖班招生规模。2024年我校俊甫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在物理学、化学以及今年新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四个专业方向招生,通过双院协同,着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
另外,我校今年录取规则以发布的2024年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为准。我校承认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和所增加分值的有关规定。
7.学校在学生转专业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在转专业方面,学校的政策是宽松的。我们希望学生“在河南师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为此提供了许多的支持和保障。学校以“专业为学生而办”的理念,坚持“转出无限制、转入达条件”的原则,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这也是我们人才培养方面的一大亮点。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申请1-2次跨专业大类自主选择专业,1-3次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在我校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中,转专业成功率保持在60%左右。
除了转专业,学校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第二专业。目前学校开设的辅修学士学位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英语、日语、法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转专业或者辅修第二专业。
8.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举措?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首要目标,为学生搭建了多种形式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出国出境学习深造。
目前,学校与美、英、法、德等欧美国家70 余所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与美国、法国、白俄罗斯高校合作办有 4 个本科教育项目及1个硕士教育项目,与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联合举办有本科及硕士双学位项目、学分互认项目、交换留学项目、本硕博连读项目以及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学校还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此外,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在巴基斯坦建有1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每年会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到孔子学院和课堂授课,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实习、短期交流、国际比赛等活动,交流国别覆盖亚欧美多国,交流方式也是非常多元化。
9.学校整体就业/深造情况怎么样?
我校的整体就业深造情况十分良好,在就业方面,学校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访企拓岗,聘请资深专业教师,围绕公务员、特岗教师、招教考试、企业面试等现实要求,精心组织培训,组织各类型招聘会,开展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等行动,解决学生在就业升学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一直以来,学校也是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适应能力。学校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每年有35%左右的本科毕业生到国内外高校深造,录取院校多为重点科研院所,升学学生中60%左右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重点高校深造,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26%以上进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知名高校。广大毕业生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总之,学校致力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从方方面面,给学生提供一个不错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10.学校有哪些社团和特色实践?吸引学生的点有哪些?
学校坚持以“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共有128个社团。每年都会开展五四主题歌会、草地音乐会、师大好声音、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来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学校也是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推动构建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网络媒体、学生社团协同发力的大实践育人格局。比如,寒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支教团、“三下乡”等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练品行,增长智慧,为学校及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学校坚持“以赛促学,学赛结合”,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竞赛及学术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11.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源头”。学校在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过程中有哪些新举措?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特质?
学校围绕“世界知名、全国著名、区域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在教师教育方面逐渐形成了“家国情怀铸魂,校地协同固本,精心培育豫派良师”的特色定位,逐步实现了“学科全覆盖”“层次全覆盖”“类型全覆盖”学段全覆盖”“职前职后全覆盖”的教师教育大格局。
学校深度对接河南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组建河南省中小学智慧课程中心,开展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承担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与新乡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不断引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在新乡市建立了158个教育实践基地,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成效显著。
目前,学校有24个本科师范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师范生每年招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占学校整体招生规模的40%左右。学校累计为基础教育培养出数以10万计的优秀师资。
多年来,学校坚持突出师范特色办学兴校,聚焦师范生培养质量,优先配置教师教育资源,不断煅强师范专业,围绕教师认同力、职业胜任力、专业发展力、核心竞争力的“四力”培养,着力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造就大批“豫派名师”,发挥服务河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