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答考生问

安徽大学2022年考生问答

一、问:2022年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答:1.增加500名本科招生计划,即本科招生规模已达到8500人。增加计划主要用于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投放到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

2.为进一步整合材料学科优势力量,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学校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三个专业。

3.为深度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更好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为“数字江淮”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我校统计学科的整体实力,新成立大数据与统计学院,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三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4.中外合作办学的三个专业对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英语高考成绩达到115分(满分150分)方能报考。

 

二、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有何要求?

答: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普通本科第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的考生须达到普通本科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3+3”模式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须达到普通本科或一段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3+1+2”模式综合改革省份,艺术类分首选科目的考生须达到首选科目相应的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艺术类不分首选科目的考生须达到普通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较低值。

 

三、问:实行大类招生后将如何分流?

答:按大类招生的学生,一学年以后根据各大类培养要求在招生录取的类别内进行分流。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申请分流专业;学院根据办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分流;学生应根据分流后对应专业的培养方案,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达到要求,即可从该专业毕业。

 

四、问:填报安徽大学志愿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在充分了解我校《招生章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志向、高考成绩、身体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大类或专业;其次,我校大类或专业分档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方式进行,不宜全填报“热门”大类或专业,大类或专业之间应有合理的“梯度”;第三,为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并降低平行志愿退档、滑档风险,建议考生选择服从调剂。

 

五、问: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有何举措?

答:我校针对大一新生全面实施“大学生启航工程”。即在新生入学一年时间内,通过校情教育、安全教育、磬苑讲坛、资助宣讲、心理导航、导生工作、社团活动、迎新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熟悉校纪校规,了解大学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做好心理调适,增强基本素质,尽快适应大学环境;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举办专业教育专题、开展体验性实践教学、举办科技文化竞赛等,实施“专业入门教育”,帮助初步确立修业目标,了解学科与专业内涵、师资情况、课程体系和教学进程,掌握专业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增强学科专业基本知识;通过新生入学导航、教育资源利用及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实施“自主学习教育”,帮助了解大学教育教学制度,掌握学习资源使用方法,科学规划学习进程和职业生涯,增强修业与成才的基本技能。

 

六、问:如果被安徽大学录取,进校以后是否有机会转专业或辅修第二专业?

答:学校继续执行本科生全校范围调整主修专业政策,2022年考入我校的各大类、专业的本科学生(除相关文件和招生章程规定不予转专业的学生外),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根据公布的转专业方案及各专业接收计划数,结合学习兴趣、将来发展意向和个人能力,通过个人申请和接收学院考核,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调整到其他专业学习(同一大类招生的学生在分流时充分考虑学生意愿,结合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分流)。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社会适应性,我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辅修专业。在大二第一学期结束后已修满60学分且平均学分绩点在2.5及以上的学生,可申请辅修第二专业。学生辅修专业课程满25学分,学校颁发辅修专业证书;修满辅修课程50学分及以上(含毕业论文学分),属于跨学科辅修的,可申请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近三年我校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取得辅修学士学位率平均达70%以上。

 

七、问: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答:1.学分制:我校推行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学分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自主选择修业年限和申请辅修第二专业。

2.多类型人才培养: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育“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从事基础学科科学研究的拔尖人才。实施“创新型研究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能够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创新型研究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一流创新性、国际化高水平、互联网 ”高素质应用型“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实施“高素质复合型和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互联网学院:安徽大学和合肥市人民政府于2016年开始共同建设互联网学院。学院立足合肥市、安徽省重点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一流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新工科”人才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互联网+”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与合肥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高层次跨界融合人才和创新型应用人才。

4.试验班:我校于2011年成立了“安徽大学文典学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学院按照“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和“起点高、基础厚、能力强、努力培养创造欲”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在文、理两大类平台上进行通识和基础培养。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在深度和广度上,指导学生提升对学科专业情况、个人学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认识,指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术活动。

5.英才班: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信息技术英才班”等英才班,实施科教协同育人战略,强化学科交叉培养、跨界培养、国际化培养和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实施全程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现校院、校企协同育人,造就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八、问: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哪些奖励措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又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我校构建了“奖、助、贷、勤、补、免、偿”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真正做到“优有所奖,贫有所助”。

2021年共发放本专科生各类奖助学金3900余万元,资助学生超过18000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其中: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24%以上,奖助金额2000-8000元/人;学校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36%以上,奖助金额800-5000元/人;社会组织和个人出资设立的奖、助学金,覆盖面5%以上,奖助金额2000-20000元/人等。

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每年选聘近千名“学生助管”,每岗每月1000元;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减免全部学费;为因遭遇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为服兵役的学生执行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国家资助政策。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发展型资助项目,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成才目标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帮扶和指导。

 

、问:校园文化生活情况如何?

答:我校积极倡导崇尚学术、育人为本、开放兼容、引领社会的大学精神,致力于打造文明高雅、敦品励学的校园文化,着力做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常年举办“与智者对话”传统文化分享会、“创艺青春”思想启迪读书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并把办好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打造了诸如“安大好声音”校园歌手大赛、“纵横杯”辩论赛、“阳光青年”礼仪大赛、音乐会等一批覆盖面广泛、艺术品味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教育功能全面的精品活动项目,并在国家级文艺类竞赛中多次斩获奖项。通过学生会、研究生会和青年科技创新中心、青年成长服务中心、青年文化传媒中心、青年素质拓展中心、青年艺术发展中心以及近百家学生社团,全校年均开展活动逾千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图书馆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服务机构,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知识服务中心,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设施先进,设有普通图书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古籍及民国阅览室、名人书屋、学习空间、研修间、创客空间、自修室等。图书馆融合现代化服务手段,提供图书外借阅览、信息咨询、文献检索、读者教育、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研修间/创客空间预约使用等多种服务,举办文典大讲堂、阅读经典等高端知识讲座及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实现网上馆藏书刊目录检索、图书荐购、新书通报、续借预约、通借通还等服务功能;图书馆订购的各类中外文数字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全天候24小时开放。全校文献资源建设,紧贴教学科研需求,资源内容已基本涵盖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初步建成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相结合、能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功能发挥的立体化文献保障服务体系。

 

、问:目前有哪些面向学生的海外学习交流项目?

答:我校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建设,促进学生对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推进海外学生交流项目,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达60余个。我校每年选派优秀在校生赴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友好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学校印发实施《学生海外交流学习资助管理办法(修订)》,对在校生参加出国类外语考试、赴海外3个月以上交流学习、参加国际组织实习、毕业当年赴海外一流高校攻读学位进行资助。在校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参加学校资助的“英才班”拔尖创新人才海外项目等前往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学习。

我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在部分专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成绩合格者将可获得我校毕业文凭和中外双方学位。

我校与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台湾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在校生互免学费交换学习。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台湾地区等参加友好学校组织的夏(冬)令营,利用假期赴海外短期研习交流。我校目前在海外建有4个孔子学院、9个中国中心,每年选拔、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担任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

 

、问:学生的生活条件如何?

答:我校磬苑校区现有本科学生公寓12个园区26栋,宿舍为四人间,内设独立卫生间和阳台,配置有床、书桌、储物柜和空调、电扇及强电插座、网络接口。龙河校区现有若干四人间或六人间学生公寓(一批高标准学生公寓正在建设中),蜀山校区现有5栋四人间或五人间学生公寓,配有公共盥洗间,宿舍均配备空调和强弱电接口,公寓出入口设有门禁系统。公寓楼周边、内走道均有监控系统,出入口有门禁系统,凭校园卡出入,实行24小时门卫值班、卫生保洁、日常维修等物业管理与服务。公寓内有自助吹风机、自助洗衣机等24小时自助服务。磬苑校区本科生宿舍区设有梅园餐厅、桂园餐厅、桔园餐厅、榴园餐厅等4座三层餐厅,专设有特色餐厅和清真窗口;龙河校区本科生宿舍周边设有二食堂、三食堂,蜀山校区设有二层食堂,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餐饮服务。校园内设有超市、自助银行、邮政、电信、公共浴室、理发室、快递、打字复印、晒衣场、宣传栏、垃圾收集点等设施,校园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为同学提供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问:近年来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答:学校坚守人才培养质量为立校之本的办学之道,树立“大就业”工作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一体化系统,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流的育人环境为支撑,以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为依托,着力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2%左右,每年约有1/3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65%以上的毕业生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制造、先进生物、健康和文化等国家重点行业就业。

学校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重要的员工基地。

学校是各级政府公务员重要来源高校,是外交部选拔录用公务员定点高校,已为外交部输送了70多名公务员。

学校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每年有一大批毕业生考取“选调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