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20 22:27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业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53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法、文、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重点实验室

  学校建有5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跨气水介质飞行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热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精密制造过程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微小型航天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航空宇航关键构件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目标解析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计算机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有与航天五院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与航天九院共建“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部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微纳卫星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仪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装配检测机器人等3个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小卫星技术及应用、河北省遥感技术与应用等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北省现代商贸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河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河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等29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航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以上科技奖励70余项和27项省级教学奖励。

重点学科

    有“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和“飞行器设计”1个省国防特色学科;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省级重点学科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机械基础”“材料工程”“电工电子”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有国家一流专业4个,国家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应用型示范专业2个,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个,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6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7门,省创新创业课程21门,省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省研究生示范课程8门,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8门。

可授予的学位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名,具有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占80%。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称号的教师50余人次,获得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SHATF)奖教金的教师83人次,有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聘请航天院所企业专家和社会知名学者170余人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


学生人数

   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1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8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万余名毕业生,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