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重点实验室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纺织新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绿色开采精细地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制造系统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动力集成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省级重点研发专项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1项,河南省发展研究奖6项。
重点学科
学校育人质量突出。现有24个教学单位,开设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以工科为主的办学优势突出,在纺织与服装、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测绘、智能制造、工商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集群。有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学研究项目近300余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批河南省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试点,获批河南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1个、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工业软件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系列竞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60项,包括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4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1项。普通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23%以上。
可授予的学位
我校开设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七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150人,副高级职称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600人、硕士学位教师近800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中原学者、国家级及省级优秀教师、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2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2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60余人,并聘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在内的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100余人,其中,全职在校工作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
学生人数
学校育人质量突出。现有24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