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序号 |
专 业 |
学院 |
1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
2 |
广播电视编导 |
|
3 |
文化遗产 |
|
4 |
视觉传达设计 |
|
5 |
环境设计 |
|
6 |
动画 |
|
7 |
服装设计与工程(对口本科) |
|
8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
9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 |
|
10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1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定向西藏就业) |
|
13 |
软件工程 |
|
14 |
网络工程 |
|
15 |
人工智能 |
|
16 |
英语(师范) |
|
17 |
商务英语 |
|
18 |
俄语 |
|
19 |
化学(师范) |
|
2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21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定向西藏就业) |
|
22 |
环境科学 |
|
2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24 |
体育教育(师范) |
|
25 |
运动康复 |
|
26 |
运动训练 |
|
27 |
生物技术 |
|
28 |
园艺 |
|
29 |
园林 |
|
30 |
园林(定向西藏就业) |
|
31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32 |
智慧农业 |
|
33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
3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35 |
微电子工程与技术 |
|
36 |
信息工程 |
|
3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38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39 |
应用心理学 |
|
40 |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 |
|
41 |
小学教育(师范) |
|
42 |
学前教育(师范) |
|
43 |
音乐学(师范) |
|
44 |
舞蹈学 |
|
45 |
工程审计 |
|
46 |
物流工程 |
|
47 |
工商管理 |
|
48 |
财务管理 |
|
49 |
法学 |
|
50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5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5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5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
54 |
机器人工程 |
|
55 |
机械电子工程 |
|
56 |
智能制造工程 |
|
57 |
机器人工程 |
|
58 |
智能车辆工程 |
|
59 |
制药工程 |
|
60 |
药学 |
|
61 |
工程管理 |
|
62 |
工程造价 |
|
63 |
土木工程 |
|
64 |
风景园林 |
重点实验室
学校紧盯“四个面向”,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在《Nature》《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E5抑制剂国际一类新药以3000万元成功转化,抗癌新药PZ-1片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以4800万元成功转让,纳米银线系列专利、脱毒生姜连作技术等得到推广应用。先后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0余项,其中,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得国家级项目8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900余项。主办的学术期刊《重庆高教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WAJCI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统计源期刊。
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实现向多科性、应用型、综合性成功转型,学生人数2.3万人。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4项以及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800余项,机械、材料与化工、农业3个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可授予的学位
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重庆文理学院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层次梯队配置得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8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64人;外聘专家200余人(含外籍专家12人);有“万人计划”国家级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科技部、教育部、重庆市等省部级人才75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
学生人数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万人;来自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留学生100余人;与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6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