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学校简介
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复校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地方高校之一。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数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8个学科进入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3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省级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2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8个,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引智平台;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湖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10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批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首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38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8%;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24%。目前在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4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121人。
学校近年来国家级项目立项成绩突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30名左右;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3%;7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名单(CTTI)。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高层次产学研基地,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余项,授权专利2918件。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8264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0167人。拥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国家“英才计划”实施单位、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近31万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30多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和“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入选高校,分别与西班牙莱昂大学和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韶峰高,湘水长,人文胜地科教殿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潭大学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弘扬“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扎根伟人故里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周边环境
湘潭大学座落在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具有突出的人文地理优势。湘潭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齐白石、曾国藩、王恺运等政治伟人、文化巨匠的故居就在我校周边,这种特殊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品格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熏陶作用。学校地处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离省会长沙只有20多分钟车程。
完备的教学基础设施和品位高雅的校园环境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我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拓宽了途径。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湖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高校校园内部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卫生单位”、“文明高校”等称号。 学校以建设生态校园、信息数字化校园、高品位文化校园为目标,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占地3000亩,有6个教学楼群,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现代电化教育和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装备了先进的外语教学音频发射系统和外语教学广播台、校园网资料查阅和网上教学系统,有设备较为先进的工科实验大楼、化学化工综合试验楼、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5245个、语音实验室座位2722个、教学用计算机5000多台件;有校内实验室33个、实习基地5个,并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116个;校园网于1996年接入CERNET和INTERNET,总长30多公里的光缆将全校所有教学、科研、管理单位和学生宿舍连为一体,任用户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上驰骋;学校与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湖南分行联合研制的“在网络环境下具有银行功能的校园一卡通”在学校开通并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校园卡具有储蓄、就餐、借阅等多种功能,使用十分方便;高水平现代化图书馆面积达2.,藏书232万册,另有电子图书80多万册,中外期刊10000余种,一天可接纳读者达11000余人,并拥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全文检索系统;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和多功能体育馆可接待国家级体育运动比赛项目。 学校大力实施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进一步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走在全国全省高校前列,建有全国一流的学生公寓,INTERNET、电话和有线电视网等配套设施齐全,生活便利。新建的一大批绿化广场、校内花园、休闲园林和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点,道路、建筑的全面整体改造,既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也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