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其他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11-06-14 13:33

其他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优势

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

实行以弹性学分制为基础的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质在规定范围内自主安排学习。学生在3-6年内修完规定的总学分数,即可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实行学分制为各专业设置选修课提供了前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修课程,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实行创新学分制度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校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学生参加上述活动,可获得相应创新学分。

开办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教育

学校实行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制度,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和宽、专、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学生可选修以主修专业为依托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课程。完成双学位、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可获得双学位证书或辅修专业证书。

实施学期学籍预警制度

学生学籍预警,是指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紧急提示或预先告知,警示学生学习过程的走向,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加强修养,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学籍预警制度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学校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教学,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要。

 

人才培养特色

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秉承半个多世纪的办学传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准确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布局合理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农学、医学等7大类,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被评为首批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 8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 个立项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优势专业

54个本科专业中,建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在行业和湖北省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在湖北省和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已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新办专业的设置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平台+模块”的设计思想,通过大类招生培养,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扩大选修课学分比例等途径,保障学生的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选择权,实施有特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设立创新学分,开办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育,实施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政策

为提高学生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学校在部分本科生专业中实施按专业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按专业大类开设课程,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在学校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在专业大类内进行专业选择,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学业成绩,确定学生选学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