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23 09:20

院系设置

学校共设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商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


 

 

 

 

 

重点实验室

202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入选首批首都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目前,学校拥有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CBD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市人大预算审查研究基地、北京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自贸区研究院、中国ESG研究院、金融风险研究院、资产评估研究院等40多个校级研究机构。2022年4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正式发布我国首部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

近年来,学校科研基地和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研究,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能力大幅提升,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和首都北京的能力日益增强。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领导批示53项,省部级领导批示129项,为国家和北京市重要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三报一刊多次发表我校科研成果,宣传我校科学研究、智库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重点学科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特色谋优势、以优势促发展的学科建设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以高水平学科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目前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审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优势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获得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项目支持。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劳动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经济法学、西方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五个学科获教育部批复设置为交叉学科。


可授予的学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自设学科),增长经济学(自设学科);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劳动关系(交叉学科),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交叉学科),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交叉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自设学科);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交叉学科),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交叉学科),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交叉学科)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审计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审计,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数字经济,法律,社会工作,翻译(领域:英语笔译),翻译(领域: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



师资力量

学校加速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与系统化培养体系,师资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比例逐年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1253”人才工程、国内外学者非全时聘任计划、驼峰计划、教师教学促进等举措,已培育了一支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要求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491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215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474人、博士生导师195人、硕士生导师701人。先后有40名教师获评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一批教师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批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2024年我校发布实施“领雁学者”支持计划,2025年共有46人首批入选校级领雁学者培养计划,其中7人入选领雁学者讲席教授,7人入选领雁学者特聘教,7人入选领雁杰出青年学者,25人入选领雁优秀青年学者。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群教学团队、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审计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数量经济学育人团队、金融学本科育人团队、“习风润心,法意启智”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团队、工商管理本科卓越商才育人团队、经济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育人团队、市场营销本科卓越商才育人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工商管理学院、统计学院团队获批“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学校自2006年起开展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OTA),该中心为北京市最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柔性组织。


学校自2009年启动校内相关人才计划选拔工作,先后遴选出18名经贸学者、128名校级后备学科带头人,229名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自2025年启动“领雁学者”支持计划,遴选出领雁学者讲席教授7人,领雁学者特聘教授7人,领雁杰出青年学者7人,领雁优秀青年学者27人。深化了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培养造就充满创新活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学生人数

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7132人,其中本科生11659人,硕士研究生4606人,博士研究生742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16人,成人教育学生9人。本科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起始年薪、就业相关度、用人单位满意度、职业发展潜力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北京地区高校平均水平。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近二十万优秀人才,一大批校友活跃在政府部门、教育界、学术界和金融、财税、会计等行业以及各大企事业单位,近80%的毕业生签约北京单位,成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