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黄路生
黄路生,1965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主任,德国哥廷根人文与科学学院通讯院士,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四届、十五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留联会(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家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其分子育种的基础研究、技术创制、产品创造中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全面研究了欧美商业猪种及中国地方猪种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性状的种质遗传特性,并阐明了家猪脊椎数量、肉的品质、胴体长度、抗病能力、毛色、骨骼长短等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专家。创建的大体格、多排骨、雪花肉、抗病力强基因育种技术获国际发明专利,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对民族企业全部免费无偿使用,对国家种业破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础研究上,组装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分相、无盲区家猪基因组;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国畜牧学科目前唯一《Nature》研究长文。在技术创制上,研发的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 国际领先,并在全国所有24个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技术技术保障。在产品创造上,培育的中系大体格山下长黑猪综合生产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全国创新争先奖。以第一主持人身份,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以及省部级奖励10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icrobiome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是国际知名动物基因组及遗传育种学家。
校长 魏辅文
魏辅文,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保护生物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兽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保护生物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世界兽类学家联合会执委;Conservation Biology杂志亚洲区域编委、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生态环境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濒危动物演化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是国际上濒危动物保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率先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和保护宏基因组学新分支学科。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 Nature, Nature Genetics, PNAS, Current Biology, Science Advance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
主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国际分子生态学奖(Molecular Ecology Prize)等。
学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学校育人体系完备。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人。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1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101人次,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84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4个。
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现有全国生猪领域唯一、江西首个独立组建的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5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省级重点智库等人文社科研究平台6个。
学校办学成就卓著。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7万余人,涌现出13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学校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80余项。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突破。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至2024年4月
周边环境
我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北郊,梅岭风景区脚下.
梅岭风景区又称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距南昌市仅一百五十公里。因西汉梅福于此修道而得名。又因位于城区之西,复又名西山。
主峰洗药坞海拔八百四十二米,为全市最高点。夏季平均气温二二点六摄氏度,比市区低八——十摄氏度,这对我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来说,是一座难得的“凉岛”,故有“小庐山”之雅称。
自古就以其奇山、奇石、奇涧、奇水、奇树、奇雾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气候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得道高人前来题诗留墨或筑寺建观。目前尚可寻到岳飞、王安石、欧阳修、八大山人、汤显祖、李时珍、印光和尚、许逊、梅福等一百多位古代名人的旧踪。也有毛泽东、朱德、方志敏、叶挺、蒋介石、蒋经国、杨虎城等当代名人的遗迹。
梅岭有自然和人文景点一百二十多处,主要的景观有:被称为全国第十三大避暑胜地之一的洗药湖避暑度假区、江南最大尼姑庵之一的天宁古寺,中国音乐鼻祖伶伦修炼地、古南昌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江西最大的地表皇室墓葬——皇姑墓、神奇独特的名人别墅群、参天的千年银杏、峻险奇绝的狮子峰、气势壮观的脚鱼潭满面区、繁花锦簇、纵览云飞的中日友谊林、庄严肃穆烈士墓等。
游人不论是在梅岭之巅、洗药湖畔,还是在避暑山庄,均可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揽万山玉树银花,真乃一风景幽美,避暑游览之仙境。
南昌——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南昌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南昌市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市区错落着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四个人工湖,象四面明镜镶嵌在市中心,构成了美丽的城市风光。
南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发掘旧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近60处之多,最早有关南昌的文字记载见之于《禹贡》。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唱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元、明、清历代皆为江西省治。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八一南昌起义 ”,使她成 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以“英雄城”驰名天下。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内地八大重点开放城市之一。
南昌古老的名胜交融于奇妙的自然风光之中,秀丽的山水装点着江南文化古城的独特风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建设、城建、交通、科教发展迅速,处处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南昌旅游业发展迅猛,许多古迹文物修复一新,江南名楼滕王阁又重建屹立于赣江之滨,给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近年来,梅岭、青山湖风景区等旅游场所相继开发,南昌成为中外旅游者参观、学习、游览的热点城市。
南昌城区现在非常繁华,位于市中心的八一广场绿草如茵,可容纳10万人。屹立在广场南端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高耸入云,成为南昌革命历史的丰碑。改革开放后,南昌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许多的文物 古迹修复一新,自然景观26处人文景观已达78处,南昌临近周边地区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龙虎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沿京九铁路风景带为重点,辐射江西全省的旅游、观光体系。
南昌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古城和举世闻名的“英雄城”,必将在新世纪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以繁荣、富裕、文明的崭新风貌,崛起于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交通方面:京九铁路贯通后,南昌已形成水、陆、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各方游客进出南昌提供了便利条件:南昌到庐山、九江、井冈山、吉安、鹰潭、上饶、景德镇主要景点每天都有往返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