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17 08:34

院系设置

重点实验室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23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0余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630多项,其他各类课题3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4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围绕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重点学科

1.国家重点学科 1 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


2.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 个: 理论经济学、 中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育学、 教育学、 数学、 化学、 中国史、 世界史、 音乐与舞蹈学、 美术学、 心理学、 外国语言文学、 生态学、 统计学、 光学工程、 物理学、 生物学、网络空间安全。


3.学校入选福建省第二轮“ 双一流” 建设 A 类高校, 主干学科 3 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4.牵头建设福建省高校学科联盟 3 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联盟、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联盟、 高校文旅经济学科联盟。


5.牵头建设福建省政产学研用金联盟 1 个: 文旅经济政产学研用金联盟。


6.省高峰学科 9 个: 理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世界史、 数学、 地理学、 音乐与舞蹈学。


7.省高原学科 13 个: 法学、 心理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物理学、 化学科学与材料工程(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资源循环与生态修复( 生态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 光学工程、 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 公共管理、 政治学) 、 戏剧与影视学、 美术与设计学( 美术学、 设计学) 。


8.进入 ESI 全球排名 1%的学科门类 8 个: 化学、 工程学、 材料科学、 计算机科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农学、 社会科学总论、 植物与动物学。


9.USNews 世界学科排名上榜学科 5 个: 计算机科学、 化学、 工程学、 材料科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


19


10.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 13 个: 化学、 大气科学、 电力电子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米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农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1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榜学科 25 个, 其中排名层次前 7%学科 2 个:音乐与舞蹈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前 12%学科 4 个: 体育学、 地理学、 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 前 20%学科 2 个: 美术学、 教育学; 前 30%学科 6 个、 前 40%学科 8 个、 前 50%学科 3 个。


可授予的学位

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福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培优学科2个、主干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前5‰。


师资力量

拥有专任教师211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1.2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8.7%,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项目2人、讲座教授1人、讲席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含海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成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学生人数

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5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