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 王琦 |
校长 | 翁建平 |
党委副书记 | 谢瑞瑾 |
副校长 | 余永强 |
副校长 | 肖圣龙 |
副校长 | 吕雄文 |
纪委书记 | 黄新美 |
副校长 | 徐朝阳 |
学术副校长 | 张智 |
了解详细情况,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51-65167746
学校校区:梅山路校区、翡翠路校区、东校区、新医科中心(新校区)
学校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学校2019年获批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2年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作为安徽省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也是安徽省医学教育中心、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8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践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高等医学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和新医科中心(在建)等4个校区。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62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907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拥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巢湖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另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安徽省传染病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和6所共建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所医学中心、3所附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联体合作单位300余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68万人,其中本科生18415人,硕士研究生7311人,博士研究生740人,留学生307人。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当前学校共有48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等6个专业门类。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9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护理、医学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心理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与脑科学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材料科学、化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建有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61个,其中安徽省实验室1个,部委级科技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科技部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其他省级科技平台5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突破百项,2020年以来累计获得资助2.72亿元,其中2022年我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3项,获批资助直接经费6991万元,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取得历史新高;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连续7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2022年在《细胞》《自然》《科学》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4篇。
学校获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和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药学等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筹建安徽医科大学深圳研究院。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南非、加纳、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3月)
周边环境
了解详细情况,请通过以下方式
联系电话:0551-65169421,65167746
校本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 邮政编码:230032
学校网址:http://www.ahmu.edu.cn
招生网址:http://zs.ah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