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安徽工业大学2025年本科招生专业目录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拟招生计划数 | 合计 |
冶金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 | 230 | 465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7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65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25 | 505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55 | ||
金属材料工程 | 95 |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60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80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90 | ||
能源与环境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45 | 39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170 | ||
环境工程 | 80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95 | ||
建筑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90 | 425 |
土木工程 | 140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90 | ||
智能建造 | 105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35 | 395 |
应用化学 | 105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80 | ||
化学生物学 | 75 |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90 | 690 |
车辆工程 | 80 | ||
机械工程 | 120 | ||
机器人工程 | 120 |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80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110 | 285 |
数字媒体艺术 | 35 | ||
环境设计 | 80 | ||
视觉传达设计 | 60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175 | 765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105 | ||
电子信息工程 | 100 | ||
通信工程 | 80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90 | ||
智能感知工程 | 45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70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5 | 595 |
人工智能(英才班) | 40 | ||
人工智能 | 140 | ||
软件工程 | 150 | ||
物联网工程 | 120 | ||
商学院 | 会计学 | 210 | 760 |
市场营销 | 60 | ||
工商管理 | 105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0 | ||
经济统计学 | 95 | ||
金融学 | 105 | ||
经济学 | 105 |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140 | 380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20 | ||
物流工程 | 120 | ||
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130 | 43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100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70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135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200 | 200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60 | 290 |
法学 | 110 | ||
行政管理 | 70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0 | ||
合计 | 6580 | 6580 |
特色专业矩阵表 | |||||
专业名称 | 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冶金工程 | √ | √ | √ | √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 √ | √ |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 √ | √ | ||
环境工程 | √ | √ |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 √ |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 |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 | √ | √ | |
安全工程 | √ | √ | |||
车辆工程 | √ |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 √ | |||
土木工程 | √ |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 √ |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 | |||
行政管理 | √ | √ | |||
会计学 | √ | ||||
应用化学 | √ | ||||
自动化 | √ | √ | |||
金融学 | √ | ||||
金属材料工程 | √ | ||||
经济学 | √ | ||||
物流工程 | √ | ||||
英语 |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 ||||
电子信息工程 |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 | |||
工商管理 | √ | ||||
工业工程 | √ | ||||
工业设计 |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
化学生物学 | √ | ||||
机械工程 | √ | ||||
经济统计学 | √ | ||||
软件工程 |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 | ||||
合计 | 13 | 12 | 5 | 6 | 28 |
重点实验室
序号 | 名 称 | 批准部门 |
1 |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发改委 |
2 |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国家质检总局 |
3 | 教育部液压振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4 |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技术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5 | 教育部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6 | 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科技厅 |
7 | 金属材料与加工省级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8 | 电子电力与运动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
9 | 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
10 | 安徽省液压振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
11 | 冶金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
12 | 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安徽省发改委 |
13 | 安徽省高性能建筑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14 |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技术转移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15 | 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科技厅 |
16 | 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17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 安徽省教育厅 |
重点学科
优势学科:
◆ 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2.4‰、材料科学3.4‰ 、化学5‰
◆ 教育部学科评估优势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
◆ 安徽省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
◆ 省级A类重点学科1个:冶金工程
◆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电子信息、纳米科学与工程
◆ 省级重点学科12个:钢铁冶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热能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会计学、数量经济学
◆ 科研平台: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3个,其中“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2019-2023年连续五年位居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省属高校前二名。
学校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入围全球900强,居2024年、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前200位,入选2025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TOP200、居第177位。
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72人次,1名教授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全国仅4人)、第五届“科学探索奖”。
省属高校首家校办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
可授予的学位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化学 |
2 |
机械工程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冶金工程 |
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情况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材料与化工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应用经济学 |
2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
数学 |
4 |
化学 |
5 |
机械工程 |
6 |
光学工程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 |
冶金工程 |
9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10 |
电气工程 |
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3 |
土木工程 |
14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5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7 |
工商管理学 |
18 |
公共管理学 |
19 |
设计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情况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1 |
金融 |
2 |
应用统计 |
3 |
法律 |
4 |
汉语国际教育 |
5 |
翻译 |
6 |
电子信息 |
7 |
机械工程 |
8 |
材料与化工 |
9 |
资源与环境 |
10 |
能源动力 |
11 |
土木水利 |
12 |
生物与医药 |
13 |
工商管理 |
14 |
公共管理 |
15 |
会计 |
16 |
工程管理 |
17 |
设计 |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2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5人、副高级职称5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934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64.81%,各类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73人次。1名教授先后荣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化学领域唯一)、“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全国仅4人)、第四届“青山科技奖”。12人次入选爱思唯尔和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高被引学者,106人次荣登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学生人数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9653人,各类研究生5041人,留学生230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121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