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系设置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4-07-03 16:08

院系设置

安徽工业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 专业名称 拟招生计划数 合计
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235 475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7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70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125 505
焊接技术与工程 70
金属材料工程 115
氢能科学与工程 4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105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45
能源与环境学院 储能科学与工程 45 390
能源与动力工程 150
环境工程 12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75
建筑工程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95 505
土木工程 185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95
智能建造 130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140 410
应用化学 11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0
化学生物学 80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65 615
车辆工程 70
机械工程 105
机器人工程 105
新能源汽车工程 70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110 290
数字媒体艺术 35
环境设计 85
视觉传达设计 60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 160 705
测控技术与仪器 105
电子信息工程 90
通信工程 7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80
智能感知工程 4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5 530
人工智能(英才班) 40
人工智能 110
软件工程 150
物联网工程 85
商学院 会计学 210 800
市场营销 60
工商管理 115
国际经济与贸易 90
经济统计学 85
金融学 120
经济学 120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140 38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20
工程造价 120
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20 38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0
数学与应用数学 7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10
外国语学院 英语 200 200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60 295
法学 115
行政管理 70
劳动与社会保障 50
合计 6480 6480 
特色专业矩阵表
专业名称 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冶金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安全工程


车辆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行政管理


会计学



应用化学



自动化


金融学



金属材料工程



经济学



物流工程



英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商管理



工业工程



工业设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



机械工程



经济统计学



软件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合计 13 12 5 6 28


重点实验室

序号

名 称

批准部门

1

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

2

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

3

教育部液压振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4

生物膜法水质净化技术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5

教育部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6

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科技厅

7

金属材料与加工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8

电子电力与运动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9

煤的洁净转化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0

安徽省液压振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1

冶金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财政厅

12

安徽省磁性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发改委

13

安徽省高性能建筑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4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技术转移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5

安徽省液压振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厅

16

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厅


重点学科

优势学科:

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材料科学(0.5%)、工程学(0.5%)、化学。

安徽省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Ⅱ类)、冶金工程(Ⅲ类)、化学(Ⅲ类)

8一级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

省级重大建设项目1个:冶金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12个:钢铁冶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热能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会计学、数量经济学


可授予的学位

1、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位[2013]15号)

冶金工程(下设6个方向:1、炼铁及铁前工艺、理论与新技术;2、冶金资源高效与生态化利用新技术及理论研究;3、高品质洁净钢的冶炼过程理论与新技术研究;4、炼焦配煤原理及其焦炭质量控制;5、冶金工程节能减排;6、高精特专用钢新品开发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6个方向:1、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及激光增材制造;2、洁净能源材料;3、金属塑性成形新技术及应用;4、环境材料及应用;5、先进钢铁材料及工艺研究开发;6、表面强化涂层材料与技术)

目录外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冶金智能制造与流程管理(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材料化学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

2、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光学工程

3、二级学科硕士点 (不含一级学科)1个:应用数学

自主设置硕士点10个:矿冶二次资源工程、材料化工与技术、能源利用与管理、冶金环境安全与工程、工业设计、社会管理、公共经济管理、社会政策与社会法、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商务英语研究

4、硕士专业学位9个授权点:工程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法律(含法学和非法学两类)、金融、应用统计、翻译(笔译)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2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1人、副高级职称5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91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8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3.73%),各类国家级人才25人次、省级人才154人次。1名教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全国仅4人)、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近三年,学校3个学科领域7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学校有24位学者入选。


学生人数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9396人,各类研究生4805人,留学生248人,宝钢、中天班学生144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80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