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护理学院概况与人才培养
一、学院概况
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是在原护理系基础上于2007年成立,是学校最早设置的二级学院之一。在协和护理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下,护理学院已发展成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两个层次,拥有护理学(本科)、助产学(本科)、护理(专科)三个专业,名师精英荟萃、教学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基地。
护理学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确立了“尚德尚文、至诚至精”的院训即办学理念,形成了“宽基础、精技能、重人文、善协作”的人才培养定位,主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2009年,护理(专科)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护理学(本科)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211’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建设项目;护理学学科列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护理学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4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
学院加强课程建设,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门;主编、参编教材20部。教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8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学院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遵循科研服务教学的原则,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1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6项、校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资助经费总计200余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1项、厅级科研奖励11项、局级科研奖励130余项;发表论文320余篇,授权专利53项。护理学学科2021年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发表论文182篇,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5项、省级项目36项。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学院被授予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济南市巾帼文明岗,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单位。
护理学院实践教学依托学校医护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医护实验中心建有护理学相关实验室84个,其中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新泰市中医医院、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等21所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作为护理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附属医院1所,精神卫生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能够满足学生临床教学需要。
护理学院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开发《呵护生命,“救”在身边》等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免费向公众开放,普及医学急救知识,线上选课累计达4.36万人,惠及广大民众。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校2005年以来的免费乡村医生培训,对乡村医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应急救护能力。学院2010年成立的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特长,在社区、养老院、中小学、企业等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举办急救科普讲座和应急救护培训,累计服务总时长4万余小时,受众人数达7.5万人次,服务队获得“全国先进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称号。广大师生在服务社会中践行白衣天使使命,树立“忠诚敬业、竭诚为民”的专业精神,拓展提升专业育人价值。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协同育人。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的1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师互派、学生交流、课程共建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选派10余名教师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交流深造,选送150余名学生赴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高校学习交流或攻读学位。
几年来,护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达标率100%。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7%以上;近3年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达到97.5%、毕业生单位满意率98.1%;护理学院学生以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和认可。
二、人才培养
(一)培养模式
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和教学改革,护理学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具体表现在:
(1)“尚德尚文、至诚至精”的人才培养理念
护理学院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学院办学定位,确立了“尚德尚文、至诚至精”的院训即办学理念,形成了“宽基础、精技能、重人文、善协作”的人才培养定位,主动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2)“21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创新性提出并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1年院校共育,1年实践”的“211”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为出发点和主线,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岗位能力与人文素质融合,学校与医院合作育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012年,本专业承担的“‘211’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被列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被济南市列为学生科普实践基地。近年来本专业以护理实验中心为载体,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开发实验项目,承担实验教学和培训鉴定任务,为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2015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双创”教育: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严格贯彻实施“116511”创新创业教育工程。秉承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选修课程;推进专创融合,组织编写《护理学专业五育融合课程双创教学指南》,将双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成立提灯视界—护理卓创学会,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学业导师、双创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进行全程指导帮扶。近年来,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1项,孵化项目14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11项、铜奖5项。
(二)就业情况
护理学院涵盖本、专科两个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递增的成果,截止2023年底,学生就业率达到96.99%。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方针的落实,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方式也出现多元化,出现了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就业、升学、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学院根据《山东协和学院创业就业工作方案》精神,积极落实、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成立由二级学院院长、分管院长、就业秘书以及相关班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旨在跟踪回访学生就业信息、就业情况,毕业生对工作单位满意度,毕业生薪酬水平,积极想办法解决未能就业或者就业情况不好的学生问题。同时学院根据往年毕业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教育,联系用人单位举办招聘会,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
1、研究生考试:护理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考研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考研成功率。从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考研意识,在校期间经常组织各类考研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为在校学生拓展考研视野,介绍研究生学习、工作情况;邀请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为在校学生传授考研经验、介绍心路历程,帮助学生不断建立和强化考研意愿;借助社会办学力量,提高考研通过率。现已形成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考核帮扶,建立了“以考促学,以学促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护理学院考取研究生分布于省内外各高校,如澳门科技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国内护理行业较为知名的高校。同时与国内外诸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推免机制,每年向澳门科技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等大学推荐优秀毕业生入校就读研究生。
2、专升本考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学院开设在校生实践课程改革试点本科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考取含金量高的本科学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论文答辩即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每年针对专科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专升本宣传、动员活动。近年来护理学院考取本科高校分布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省内知名医学院校。
计算机学院概况与人才培养
一、学院概况
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3年,聚焦信息产业需求,注重学生发展,是山东省物联网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济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设11个本科专业和6个专科专业,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和艺术设计三个学科门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共11个本科专业。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山东省特色名校非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20门、精品共享资源课程2门、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4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7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学位5人,博士在读6人,“双师型 ”教师38人 。目前有济南市优秀教师1人,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1人,山东省物联网协会理事2人,中国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委委员2人,校级教学能手17人。
组建智能物联网科研团队,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276篇,其中SCI论文 2篇,EI论文51篇;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承担省级课题30项,厅局级课题78项,各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主持承担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5项,省级教改项目6项,出版教材21部,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获奖累计73项。
计算机实验(训)中心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为智能物联网实验区、软件开发实验区、硬件基础实验区和数媒艺术实验区四个实验区,共包含18个专业实验室及综合实训室。实验(训)中心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技能大赛,打通了从课内实验、项目实训到大赛实战的各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山东浪潮、北京博创智联科技、山东东方信达、济南博赛网络科技、山东新视觉数码、深兰人工智能等3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保障学生实习。
二、学院特色与优势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学院坚持质量培育,以升学与就业为宗旨,以技能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成果意识,重视第二课堂形式与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创办公司和工作室。先后成立公司23家,并入驻学校大学生孵化中心。成立了浮想映像数媒工作室、H3C网络安全工作室、星科工作室、智慧城市学院工作室、计算机科创中心、筑帧创客工作室、学院之音、万象电子社、成竹竞赛社等12个学生工作室,成立了争鸣文化学社团、追光逐影社团、武道跆拳社团、清雅民乐社团、花艺社团、兴欣读书社团、咫越画社团等 77个学生社团组织。
近三年学生竞赛成果显著。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数学建模、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科技节系列赛事、山东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大赛,累计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达30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8项,校级开放实验项目54项,发表论文 200余篇,软件著作权70项,专利50项。
特别在大学生创新大赛累计荣获国家铜奖5项,省级金奖12项、银奖27项,铜奖22项。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有了历史性突破。
(二)实行“专兼结合、校企互通 ”,提升教师学术能力
聘请驻济高校专家教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发展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学生有“双导师 ”;采取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项目研发、申报横向课题。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0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7项。
三、就业升学情况
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有保障。学校召开就业双选会,产业学院的学生入学后与企业签订就业服务协议,就业前开展面试模拟,一对一就业指导,贴心服务助力学生就业,每年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1.本升硕考试: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本科生考研工作,每年为考研学生设置专门考研自习室,大一到大四每年都不定期召开考研讲座,还邀请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考研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都有学生被山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燕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上线率达39%。
2.专升本考试:学院重视学历提升,实施学生分类培养制度和学业导师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专升本选修课程模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专升本招生计划。
3. 国际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 现与美国、日本、马来 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高校建立友好关系。与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建立长期交流关系。近年来,20名学生分别去美国肯塔基BCTC、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和台湾义守大学交流学习。
商学院概况与人才培养
一、学院概况
商学院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办学、质量立校 ”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下设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酒店管理、审计学、电子商务、金融科技8个本科专业,设有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等5个专科(高职)专业 。建有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财政重点支持特色名校立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校企协同育人项目15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51%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93%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位,80%以上为双师型教师。学院拥有一支以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开设多门行业前沿课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 2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1项,厅局级课题90项。科研成果4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高层次论文60篇,专著4项,软著15部,新型专利36项,出版教材20余部。
二、人才培养
(一)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技能 ”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应用型与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服务、合作、创新精神和能力。学院的良好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创造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学院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倾力建设有品位的学院,培育有底气的人才,走出了一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实践之路。
(二)实践教学
学院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拥有省内一流的实验实训中心,内设旅游实验中心、智能财会与金融实训中心:包括三维立体实景导游实验实训室、主题宴会服务实验室、会计仿真实验室、智能会计实验室、数智化营销实验室等,能够满足各专业不同教学环节的需要。
学院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搭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近三年,学院学生参与学科技能竞赛获奖307项,获得国家级奖项45项:国家级一等奖6项;获得省级奖项259项: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75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国省级金奖7项,银奖3项 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8项。
三、就业情况
商学院在坚持国家就业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毕业生的就业面,鼓励学生高层次、高质量的就业。同时,积极改革人才培养定位,体现“服务性”、“应用型”,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下助力学生就业。近年来,凭借“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近三年,商学院各专业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社会和企业满意度均为100%。
1.研究生考试: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考研工作,安排专门考研自习室,配备专业教师指导,不定期举办考研指导讲座,邀请专家和往届优秀考生进行经验交流和面试指导,营造了良好的考研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学生考入云南大学、宁波大学、甘肃政法大学、黑龙江大学、鲁东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澳大利亚新 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2.专升本考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商学院开设的各专科专业均为全日制专科,应届毕业生均可参加普通统招专升本考试或国外专升本、本升硕,学生专升本率连年提高。
工学院概况与人才培养
一、学院概况
山东协和学院工学院位于学校遥墙校区,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4千多万元,建有机电实验中心、 建筑工程实验(训)中心、汽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 。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发展,工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涵盖机械、汽车服务、土木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等工科类专业的大院 。每一代工学人秉承学校“明道致远,德和崇文 ”的校训,尚工明理,踏实前行。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现有专任教师21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69人,占比32%;具有双师双能素质教师73人,占比 34%以上 。学院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生开设多门贴近行业应用的前沿课程 。近三年,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 372篇;承担科研项目 116项,其中省级项目 30项,厅局级项目 55项;出版专著6部,参编教材19部;授权专利 177项,获批横向课题
10项。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设有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三个学科门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等10个本科专业 。其中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分别于 2014年、2015年、2016年获批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2019年,自 动化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学院秉承“以人为本、诚信办学、质量立校 ”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 。学院师生在实践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三年,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余 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蓝桥杯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挑战杯 ”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 ”中国青年创新创 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和科技大赛中获奖500余项,其中国家级35项 。学院本科生考研率、 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校领先地位。
二、人才培养
(一)培养模式
1、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教育 。学院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适时进行专业调整,突出实践能力、应用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实验、实训和实践设施及环境建设,着力开展实践能力训练和形式多样的应用知识技能竞赛,深入社会和各个职业岗位实践、实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重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搭建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鼓励开展与学科专业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类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 。每年组织主题节日演讲比赛活动、主题节日征文比赛活动、双牵双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工学特色运动会等 100余场文体活动 。近两年,学生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申请实用 新型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50余项;实验室开放项目立项25项,学生参与人数250人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参与人数200余人。
2、“双创 ”教育:学院严格落实国家、学校关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政策,加强对在校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制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与创业项目 。定期召开创新创业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营造了浓郁的学院氛围。
学院重视各级各类大赛项目,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院成立专业社团、开展讲座,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和设计大赛,锻炼专业知识的综合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学生高质量就业、创新创业列为学院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完备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聘请资深企业人事经理及毕业生创业就业明星来校做就业指导及讲座,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对学生就业全过程指导,积极发挥学院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联系、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
学院良好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创造了优越的就业条件,学院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应用 实践能力,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研究生考试:近年来多名学生考上河北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 学、青岛理工大学、广州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扬州大学、长江大学、宁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专升本考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学院开设在校生实践课程改革试点本科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考取含金量高的本科学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论文答辩即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近年来有多名学生通过专升本途径,考上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临沂大学、潍坊学院、滨州 学院、枣庄学院等高校的本科。
医学院概况与人才培养
一、学院概况
医学院历史底蕴深厚,有20余年医学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医者仁心教育,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临床岗位需求。
现开设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口腔医学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11个专科专业,其中康复治疗学为省级一流专业,临床医学是省级特色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聘请知名教授、医院专家来院授课。现有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老年康复工程技术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立项。近三年教师主持科研项目55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40余项;获厅局级科研奖励24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参编教材15部,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
教学资源丰富
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医护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中心下设人体解剖标本馆、中药标本馆、数字人解剖虚拟实验室、数字解剖触控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模拟手术实验室、妇产科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等40个实验室。
目前建有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泰市中医医院、莒南县人民医院、莒县人民医院、济宁口腔医院5家附属医院;烟台牟平区口腔医院1家教学医院;以及济南市中心医院、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等60余家实习医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见习和实习需求。为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效果突出
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立足基层,适应需求,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得到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就业对口性强,就业率高。在中国校友网公布的高校排名中,我校医学学科连续7年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
二、人才培养特色
(一)人才培养
1.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提高升学率、就业率、创业成功率为目标,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提高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早接触行业、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批“心中有梦、胸中有志、腹中有识、手中有技、言中有诚、行中有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建立教-赛-创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提高能力,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基于教学项目、竞赛项目和创业项目进行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能力的提升;以各级各类竞赛为牵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组建博医协会、医路同行、中医经方研学社、杏民研学社、口腔专研协会、医影求益研习社、检验之窗研学社、美丽同盟等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类竞赛。
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9项,省级金奖31项、银奖54项、铜奖20项。2022年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4项;“创青春”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3项,铜奖1项;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第六届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
(二)就业情况
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已为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卫生人才,毕业生以“思想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研究生考试:医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设置专门考研自习室, 定期举办考研指导讲座和经验交流。近年来多名学生录取到复旦大学、青岛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
2.专升本考试:医学院坚持分层次教学、分类管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精心组织考前辅导。连续五年,专升本录取人数在山东省名列前茅,学生主要考取到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
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简介
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前身为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2年,始设学前教育专业,2019年与国际学院合并,更名为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现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学、英语4个专业。设学前教育理论教研室、学前教育艺术教研室、音乐学专业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早期教育专业教研室、大外部等6个教研室。
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努力构建“思—专—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在教育、文化、外事领域从事教育教学、文艺表演、跨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1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主持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2项,发表教学改革研究相关论文61篇。
学院建成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蒙台梭利教育中心培训基地、山东协和学院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美国文学中的中国研究中心各1个,成立了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团队两个校级重点科研团队。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1个;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74项,横向课题58项;出版专著4部,论文集1部;发表论文612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3篇,获得厅局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1项。
学院不断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建有虚拟仿真实验室、钢琴实训室、电钢实训室、绘画实训室、形体实训室、手工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保教活动实训室、微课实训室、音乐排练厅、民乐实训室、管乐实训室、专业舞蹈房、专业钢琴房、语音室、视听室、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等77个实验实训室,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校内教学与实训的需求。学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新加坡伊顿教育集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幼儿园、济南炼油厂幼儿园、济南市阳光幼儿园、济南市向天歌幼儿园、济南协和双语学校、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历城区洪家楼小学、济南市沃尔德培训学校、济南新概念外语培训学校、济南环球雅思培训学校、昂立英语培训学校等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较好的满足了学生技能训练需要。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10项;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3项;获艺术类大赛省级以上奖项30项。
学院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优势,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实验室
医护实验中心简介 |
重点学科
山东协和学院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 所属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级别 | 年度 | 获批时间及文号 |
1 | 工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0202 | 国家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2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101101 | 国家级 | 2020 | 2021.2.10 |
教高厅函〔2021〕7 号 | ||||||
3 | 人文艺术与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 | 40106 | 国家级 | 2021 | 2022.6.8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
4 | 商学院 | 旅游管理 | 120901K | 国家级 | 2021 | 2022.6.8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
5 | 计算机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80701 | 省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6 | 工学院 | 土木工程 | 81001 | 省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7 | 工学院 | 自动化 | 80801 | 省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8 | 商学院 | 会计学 | 120203K | 省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9 | 计算机学院 | 物联网工程 | 80905 | 省级 | 2019 | 2019.12.24 |
教高厅函【2019】46号 | ||||||
10 | 医学院 | 康复治疗学 | 101005 | 省级 | 2021 | 2022.6.8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
11 | 工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80204 | 省级 | 2021 | 2022.6.8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
12 | 计算机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80906 | 省级 | 2021 | 2022.6.8 |
教高厅函〔2022〕14号 |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介绍 |
学校坚持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稳定巩固、引进充实、培养提高相结合,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凝心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基本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16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45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济南市高层次人才31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