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
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华德学院电类实验室始建于1995年,是学校最早一批建立的技术基础课实验室。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学校实验室管理体系,通过调整结构和资源整合,使实验室发挥出最大效率和效益,学校于2015年8月正式下文,批准成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验教学课程长远发展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各课程力量相互配合,进行了优化配置资源。在推进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中,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与提升,已经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设备比较齐全,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是一个跨院系的电类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已建成11个实验室,包括:哈尔滨华德学院-中科诺晟机器人研究所、学生创新实验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训室、电机与运动控制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电子与工艺实训室(1)、电子与工艺实训室(2)、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每年承担13个工科专业千余名学生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以及毕业设计任务,目前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人员队伍,建立了涵盖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技能培训与课程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三个层次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所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百余项。
目前已有《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等省级课题立项10余项。
出版《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业控制网络》、《自动控制原理》等20余本教材。
编写《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高频技术实验指导书》、《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指导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指导书》等20余本实验指导教材。
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
重点学科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是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黑龙江省首批批复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批批复的机器人工程专业;
信息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个信息工程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首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一流专业点;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批复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可授予的学位
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并符合毕业条件,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哈尔滨华德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同时颁发哈尔滨华德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师资力量
哈尔滨华德学院创办于1992年,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展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学校坚持以工科教育为主,1999年起逐渐增设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现已形成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不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具有丰富教学及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持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现已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完全能够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既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专家,又有学术精湛、开拓创新的中年学者,也有初露锋芒、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既有“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黑龙江省级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集体)”“黑龙江省青年教学能手”组成的教师团队保证教学质量,又有“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集体”组成的教师团队担当学生成长导师。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实行“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成立了特聘专家委员会,聘请众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指导学校的建设发展。同时,学校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了“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培训、进修、国内外访学。通过创新教师培养体制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多举并措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了强而有力的基础,也为学校全面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应用型本科名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学生人数
学校在校生近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