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5-06 17:33

学校领导



胡恩彪:院党委书记

万瑞年:院党委副书记

俞  浩:党委委员、院长

朱其永:党委委员、副院长

吴德玲:党委委员、副院长

韩  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学校简介

                                   

           

亳州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亳州。这里文脉悠长,人文荟萃,享有“中华药都”“华夏酒城”“曹魏故里”“中国五禽戏之乡”等美誉。

学校办学源于1909年创办的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设置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独立升格为亳州学院。2020年5月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下设17个内设机构、2个群团组织、11个二级教学院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1万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26亩,馆藏图书119.3万册,电子图书102.2万册。

坚持质量立校,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坚持“五育并举”,制定《亳州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亳州学院美育实施方案》,有序开展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中心,推动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强“四个一品牌”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4门,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86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68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学生获学科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92项(其中一等奖15项)、省部级一等奖273项。获批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59项。2024年勇夺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2025年包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龙舟项目安徽省选拔赛三金,将代表安徽省出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征兵绩效考评连续4年为省“优秀”等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春笋筑梦”和“绿色印记,美丽乡村,乡约一夏,助村前行”社会实践团分获全国优秀团队。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1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构建专业集群、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全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以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工学、医学为重点,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经济学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获批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中药学为省级特色培育学科。本科专业37个,服务安徽省“新兴产业”的专业比例达86.49%。现有中药学、酿酒工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制造技术与应用”“白酒酿造与勾调技术”2个省级微专业,中药学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酿酒工程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培育项目。

坚持人才强校,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职工750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1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9人。双能型教师326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省级教学团队16个。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坚持服务誉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坚持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重要任务,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加强有组织科研,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57项,发表论文1347篇,共有Web of Science(SCIE/SSCI)收录论文229篇,高被引论文4篇,热点论文1篇。市厅级及以上领导批阅咨政报告39篇,出版学术著作35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项。成立亳芜科技创新中心、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白酒产业学院,建有校企协同创新中心10个。与古井集团、济人药业等82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接横向项目336项。制定“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5项、安徽省中药材标准13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青风藤)1项,培育“苦参1号”“皖芦巴1号”“皖白子菜1号”等3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主编完成《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安徽卷5》《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安徽卷8》。积极推进非学历教育培训,与市委网信办、市国税局共建联合培训中心,定期开展培训业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深入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深入开展“送教上门”。

坚持文化铸校,有效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亳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亳州通史》《亳文化丛书》等学术专著16部。编著《亳文化概要》《亳文化十讲》《亳州剪纸》等校本教材,开设“亳文化”大讲堂,设置《亳文化研究》《五禽戏》等课程,推动“亳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中国教育报》报道“亳文化”育人经验。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省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亳州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高校,努力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文稿中的内容均为近五年数据,截至2025年4月)


周边环境

     

(一)乘车须知

1.乘坐火车:(1)到亳州火车站后,可转乘D1路公交车到亳州学院站下车;(2)若19点后到亳州火车站,可转乘Y3(夜3)路公交车(时间:19:00-22:30),到亳州学院站下车;(3)乘坐出租车直接到亳州学院约20元。

2.乘坐高铁(1)到亳州南站后,可转乘116路公交车到亳州学院站下车;(2)若19点后到亳州南站,可转乘Y3(夜3)路公交车(时间:19:00-22:30),到亳州学院站下车;(3)乘坐出租车直接到亳州学院约15元。

3.乘坐汽车

(1)亳州汽车南站:①到亳州汽车南站后,可转乘116路公交车到亳州学院站下车;②乘坐出租车直接到亳州学院约15元。

(2)亳州汽车北站①到亳州汽车北站后,可转乘6路公交车到亳州学院站下车;②乘坐出租车直接到亳州学院约30元。

注:火车站、亳州南站(高铁站)、汽车南站、汽车北站均设迎新处,报到日有迎新专车接送。

带车来我校报到的可直接到校。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请各位同学尽可能不要提前来校报到。


通讯地址

学校地址:安徽省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汤王大道2266号(南湖校区) 安徽省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采路(文采校区) 邮编:236800 招生联系电话:0558—5598588、5367131 E-mail:bzxyzsb@bzuu.edu.cn 学院网址:http://www.bzuu.edu.cn/ 招生网主页:http://www.bzuu.edu.cn/zz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