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环境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生物工程学院
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光源与照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风景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
服装学院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技术
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商管理(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
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日语
南安普顿国际教育学院(雷克瑟姆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中白联合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重点实验室
学校共拥有80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等7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34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35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机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纤维复合材料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共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前1‰。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2、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该学科全国第3名,在辽宁省高校首轮 “双一流”建设结项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牵头“食品与健康”学科群获批“202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43个在招本科专业(类),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可授予的学位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机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纤维复合材料4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8人,其中专任教师904人,教授、副教授538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5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近百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7人,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
学生人数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