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院校简介 学校信息更新时间:2025-06-12 16:10

学校领导

黄藤 董事长

1958年生,西安市人,教育管理学博士,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委员,陕西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常委。

1992年,创办西安外事学院,致力于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21年间,带领西安外事学院快速发展,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校,形成了以国际合作教育、创业教育、文化产业教育和健康产业教育为鲜明特征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成功发展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教学案例,应该校邀请,三次赴哈佛讲学。2013年5月,获得美国阿卡迪亚大学荣誉博士。

在进行高等教育实践探索的同时,积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提出了"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的办学理念,取得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1994年成立国内首家民办教育研究所,创办《民办教育研究》期刊,主编《七方民办教育丛书》、《七方人文教育丛书》,出版专著《民办教育求索》、《民办教育引论》、《学校教育基本功能研究》、《中国民办教育思考与实践》等。研究成果被国内外诸多权威期刊收录,产生广泛影响,支撑了他在全国人代会议上的提案和建议,有力推动了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先后荣获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中国高校杰出校长、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奖、全国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改革开放三十年突出贡献奖等。2012年12月,与北大、复旦、南科大等大学校长同获"中国好校长"殊荣。(2013年7月)李玉华党委书记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三秦人才原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法学硕士学位。担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监察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编委、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地方经济、社会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所长等职。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主编学术专著《邓小平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素质论》、《网络教育与精神家园》、《大学稳定研究》等四部。在国内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学校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创建于1992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立足陕西、服务中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应用型、综合性、高水平民办大学,创办百年名校。

学校地处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有5个专业学院、3个特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5个书院。开设本科专业47个,形成了文学、艺术、教育、管理、经济、工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获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7个辅修专业,8个校级重点建设和培育学科点。

学校与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院校、机构建有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开设中外国际班,以本升硕、硕博连读等方式,为学生开辟了本、硕、博全层次的学业晋升通道,大力培养硕士、博士层次人才。

学校秉持“明道、修身、利他、共荣”的校训,以“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人人都有理想的教育”为愿景,肩负“仰信笃志、化鱼成龙”的使命,秉承“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校风,“以生为本、立德为先”的教风,“发展个性、注重养成”的学风。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了七方育人体系,包括“以礼乐为根基、以正蒙书院为平台的通识教育系统”和“以智慧课堂为抓手、以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学院为基础的学科教育系统”两大系统,以“学院+书院”机制为特色,“一站式”全方位育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自强乐用与奉献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学校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建立正蒙通识教育。设立正蒙书院及分院,首创“五长制”管理,各项育人服务下沉到书院,把书院建设成学生乐居、乐学、乐思、乐为的幸福家园;以“礼”“乐”为根基,开设特色课程,将通识课程和行为养成考核纳入学分;广泛开展琴棋书画诗花香茶各类雅集活动,提高学生修养;学校成立长安诗社倡导本原诗歌,成立本原儒学院弘扬本原儒学,成立西安外事鼓乐团焕新非遗之美,构建了诗礼乐体系。

学校全面推进“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智慧课堂教育教学改革。重构教学组织形态,创设智慧式学习环境,一体化推进成长个性化、学习共享化、管理智能化、资源数字化、校园智慧化,增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科研、产教研融合等工作全面聚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由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领衔,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干,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业务能力精湛、师德师风优良;建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及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高校重点实验室、陕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自贸区研究院、生命科学应用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院、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了全面支撑人才培养的科研体系;设立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各学院、专业进行校企共建共促,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企业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主动对接优质企业,联合共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百余家,打通产教融合壁,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十项。

学校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20余万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数万校友成为行业精英和优秀企业家。学校建有纵向、横向校友组织,拓展校友发展空间,助力校友终身学习,呵护学生终身发展。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事会负责监督保障。学校坚持自主办学、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开放合作,探索实施中国特色现代民办大学制度,获得长足发展。学校在推动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校体制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成绩显著。

学校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琴传承基地;荣获民政部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评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就业先进单位;理事长、校长黄藤与北大、复旦、南科大等大学校长同获“中国好校长”殊荣,学校发展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教学案例。

学科专业教育特色:

时代同行,面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理念,引领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人才培养锚定未来需求。

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全面实施智慧课堂,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翻转课堂成为常态。建立智慧校园,汇聚近两万门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随泛在的智慧式学习环境。

对接学科与对应产业,与知名企业共建共享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570余个,保证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达到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完全融合

广泛开展第二学士学位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攻读双学位。

 




周边环境

西安外事学院坐落于西安高新区腹地,被上千家高新企业环抱,就业创业直通名企,产学研优势突出。

校区位于三环内地铁站旁,交通十分便利,高新繁华大商圈营造品质生活,零距离感受科技文化最前沿。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鱼斗路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