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戴家干主任谈恢复高考三十年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国务院不久前决定开始着手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今后教育考试工作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戴家干:目前的高考制度尽管为广大群众拥护,认为是当下最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是,这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改革。要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体系,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考试“立交桥”;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选拔制度;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现“三个结合”,即科目统一考试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科目统一考试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方式改革相结合,建立更加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逐步形成符合现代经济、社会、人才发展要求的选拔机制,真正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创新型的人才。
主持人:高考制度为什么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
戴家干:我刚才说到,高考制度尽管是被广大群众拥护的,但还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趋势进行改革。但是,我们的高考制度不能搞革命,什么是革命,就是先破后立。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高考不能这样,我们要先立后破,只能是不断的完善改进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为什么要不断的完善?因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现在的形势和30年前完全不同了,30年来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也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制度尽管是好的,但如果不变化,也会被淘汰。只有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变化,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完善制度。
谈到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考试制度,要从单一的考试向多元的评价上发展。原因是什么?从改革的背景来看,我个人认为,第一是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形势发生了变化。经济上,我们的变化是相当大的,这是公认的。从社会的变化来看,我们党提出了一整套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从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特别是到党的十七大更加注重民生,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对教育发展而言,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作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且十七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明确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作为两基。这两基可不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说的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提高到了这样的高度;同时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主持人:这个是以前没有提出的。
戴家干:党的报告中从来没有这样详细地提出考试与招生,质量与评价制度的改革,讲得很具体。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高考制度要从单一考试转向多元评价,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戴家干:先从大的宏观背景说。从党的政策、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说明我们教育考试制度要改革;从教育本身来说,目前我国教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有两大重要标志,一个标志就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第二个标志,就是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制度的改革一定要放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变革中,这是我们改革的背景。社会在发展,教育考试制度不改不行。
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历史关键点。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达10年以上,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们教育进入新阶段很重要的因素。教育发展到新阶段,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优质、公平、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教育发展目标来说,就是从以规模、数量为主的相对单一的发展目标,逐步转向以质量为中心,这是最为重要的,向规模、质量、结构、效率复合型方向发展。从教育发展方式来说,从靠外延逐步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教育发展的任务来看,有无学上的矛盾逐步退出,上好学的矛盾越来越张显。国家重视教育,大家对教育程度越来越重视,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推动了社会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从其特征、发展目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看,我们的考试制度也要改革,从单一考试转向多元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才能保证为社会延续发展选拔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主持人:能介绍下考试与评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吗?
戴家干:什么是考试?当要区分一类人的时候,考试的意识就有了;用什么方法来区分,考试的标准就有了;用什么方法来管理这种标准时,考试的制度就出现了,比如说我们的科举制度。我们在讨论考试时往往要和评价结合在一起,对考试评价问题在观念和实践上都存在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不能区分考试和评价的不同功能和不同操作方法,主要倾向是以考试代替整体的教育评价,这样的做法是我们教育评价制度缺失的表现。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以应试方法取代教育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建立教育评价制度,首先要弄清的关键问题,就是考试与评价是有区别的。考试与评价在古代社会无原则区别,因为社会分工的现状并不需要二者截然不同的操作标准,在这一时期应该说考试观念蕴涵评价观念,就是要区分一类人。我们考试中心有一块匾,记载着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考试,出自《尚书·尧典》,4500多年前尧要治水,有人推荐鲧,尧就提出“试可乃已”。所以说并不是有了教育才有考试,考试要在教育之前,要区分一类人的时候就有了考试。
如果说考试是古代的产物的话,评价则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因为社会分工需要建立一个评价制度,而评价标准直接来源于对工业产品和生产程序的评估,教育标准也产生于这个时期,考试作为学业评估方式包含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于这个问题,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20日的讲话中就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今后,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小平同志把考试看得很透彻。归纳起来,考试与评价的区别就是,考试更多的是侧重于技术方面,侧重于对个体和某个群体的评价,教育评价更多的是反映价值取向和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反映对系统、行业乃至社会教育状况的认识问题。拿高考来看,2008年达到1050万考生,但高考的分数仅仅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选拔人才,背后的分呢,能说明多少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开发。
再说什么是好的考试?要考出人家的长处,考出人家的优点的考试才叫好的考试,而不是把人考糊了。当今社会倾向于个人的发展,而个人受环境、家庭,遗传基因等各方面影响,受教育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状况下,人的发展不能是一个模子,我们要通过一种方法能够把人的长处挖掘出来,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从考试来说就是要有好的考试,而好的考试无形中就等于对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