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戴家干主任谈恢复高考三十年

2008年10月17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不仅具有教育改革里程碑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吹响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就如何认识恢复高考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对教育考试的改革和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访谈:教育部考试中心戴家干主任谈恢复高考三十年

 

  记者:戴主任,您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恢复高考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开端,更是吹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号角。为什么恢复高考会在1977 年这样一个年份发生?

 

  戴家干:2007 年是恢复高考30 年,纪念恢复高考意义非常深远。1977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恢复高考为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30 年来有3600 万人圆了大学梦,这些人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恢复高考不仅是恢复考试制度、高校招生制度,更重要的是,恢复了知识的价值,建立了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应该说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最主要的信号,同时,也是一个我国迈入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为什么是1977 年恢复高考呢?因为当时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做任何事情,人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此,小平同志决定当年恢复高考。通过恢复高考,重塑了公平竞争,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观,这与现在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纪念恢复高考30 周年,主要是纪念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思想。

 

  恢复高考,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作为高考制度本身也有不完善的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30 年来,尤其是上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考制度改革从来没有停止,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到现在,各种改革措施始终贯彻在高考的发展当中。

 

  记者:在1977年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前,特别是“文革”期间我国高校招生采取什么方式?

 

  戴家干: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解放初期,废除了旧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到了1952年以后,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选拔人才以国家统一的招生考试来进行,但当时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是比较少的。应该说这个时期的选拔制度是按照我国最初的教育制度模式建立的。到了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年代,提出教育也要大跃进,实行分省高考制度,随着1960年进入调整阶段,又恢复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政策,一直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受“两个估计”影响,认为高考制度是培养资产阶级接班人,因此高考制度被废除,中国也遭受了一场大灾难。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就是要恢复高考,这是当时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关键所在。

 

  记者:“文革”期间废除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选拔上大学的招生方式,这种方式的危害是什么?

 

  戴家干:在1972、1973年前后一部分高等院校恢复了招生。在选拔学生时,一开始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的,采取的是群众推荐、个人报名、单位同意、学校招生的方式。正是在这样的招生方式下,才出现了“白卷”先生的情况。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没有按照教育规律进行,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不过,后来进入高校学习的大部分人又 “回炉”,经过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现在在工作岗位上也同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记者:为什么说恢复高考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恢复高考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意义?

 

  戴家干:当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面临经济社会整体崩溃的边缘。邓小平同志在那种社会矛盾极端复杂的情况下,紧紧抓住教育这个把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同志对教育的认识、对科技兴国的认识十分透彻,认为挽救国家危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抓手在什么地方?首先从恢复高考做起。通过恢复高考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人和人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所以说,恢复高考制度是吹响改革开放的一个号角。

 

  改革开放30年培养了大批人才,没有恢复高考就没有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一项制度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是很不容易的,而我们的高考制度恰恰被绝大多数人支持。去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作了一个大型的公共社会调查,95.7%的人认为当前的高考制度是公正公平的,可以信赖的。但是,其中也有92%的人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改进和改革,这恰恰说明了我们的高考制度在社会中的影响,说明了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

 

  记者:听说你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你当时是怎样参加高考和被录取的?

 

  戴家干: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之前我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在那里一共干了5年。回到北京后在一所中学任教。在粉碎“四人帮”后,有一种发自内心幸福和激动,感到社会有希望了。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以后,心中产生很大的冲动,我渴望继续读书,学校工作也要求自己继续深造,我是在这种状况下报考的。记得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正带着学生去实习,当时心情很激动。

 

  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后,读的是哲学专业。为什么选哲学呢?当时大家都愿意读经济,我觉得哲学很好,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另一个方面,也认为马克思成为革命者的时候是读了经济,读了法律,然后又读到哲学,归根于哲学的思想。从我毕业以后的实践证明,我认为自己所学的哲学专业对今后的发展很有意义。在后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常常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逐渐形成了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学了哲学专业之后我又读了法律和教育经济管理。我这些年来工作上、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哲学专业打下的基础。总而言之,感谢30年改革开放,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