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的创建及历史沿革
1906年,学部咨请各省举办实业学堂。山东巡抚杨士骧命山东商务议员、农工商总办朱钟琪在济南农林试验场的基础上筹办济南农林学堂。朱钟琪在呈送筹办农林学堂的报文中称:"现已拟议办法,禀承抚宪筹备的款,聘请日本农学教习,即以试验场房基,酌建讲堂号舍,并就原有之地,已开之山,为土壤、森林等学之基础,名曰济南农林学堂,一俟工竣招生,即行拟议开办。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学堂于光绪三十二年八月(1906年9月)建成,并于这一年的9、10月间开始招生,招生时定名为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学堂额定学生400名,由于当时尚缺乏合格的中学毕业生,"不得不参照定章,量为变通,先设中等农、林、蚕三科,兼令补习普通学,三年毕业,升入高等本科,亦以三年毕业。"
学堂开办之际,共有职员12人,教员8人,学堂监督为翰林院编修、直隶补用道王景禧。学堂开办时的教职员人数,到堂时间、办学经费、开办时间、开设科目等内容在1907年刊印的《学部官报》第五十四期里,都有十分详实明确的记载。
关于学校地址,许多文献史料都有明确的记载,署理山东巡抚吴廷斌的奏折中提到:"在省城东关外七里堡原有试验场左近,建筑校舍,定名为山东高等农业学堂"。
1907年即学堂开办的第二年11月19日,署理山东巡抚(仍兼任布政使)吴廷斌上奏折向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奏报了学堂开办的情况和办学经费的来源及支出情况。对学堂创办的具体时间、校址、学堂名号、招收的学生来源及人数、设置的专业、开办经费和常年经费等,都讲得十分明确。至于为什么不是在学堂成立之时而是在学堂成立一年后奏报,吴廷斌在奏折中的解释是,因开办时学堂的章程尚未周密妥拟,前任巡抚杨士骧(1905年1月任山东巡抚,1907年9月升任直隶总督)令章程拟定后一并奏报。
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历任监督为:王景禧、马荫荣、张岩南。
二、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更名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3年颁布的"癸丑学制"明确规定,将学堂改称学校,官立改称公立,学堂监督改称校长。1913年6月,山东巡按使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更名为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历任校长为张岩南(1911-1915年)、周秉琨(1915-1917年)、巩秉秋(1917年春-周年秋)、郭葆琳(1917年8月-1926年)。
三、六所专门学校的合并与省立山东大学农学院的成立
1926年,山东督办张宗昌下令,将六个专门学校合并,组建山东省立山东大学。省立山东大学成立后,对原来的六个专门学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合并,各院系负责人和教师基本上是六个专门学校的原班人员。学校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共有十三个系。农学院下设农学、林学、蚕学三个系,学制四年。院长为原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郭葆琳。1930年,国立山东大学东迁青岛后,农学院仍设于原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址。院长为曾省。1938年2月,因抗战,教育部将国立山东大学暂行停办,部分师生和设备转入国立中央大学。1946年2月,国立山东大学农学院在青岛复校,成立了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农学院下设农艺系、园艺系、水产系,农场设于城阳。院务由副院长陈瑞泰负责,1948年始由李善勤代理。
四、山东省立农学院的成立
1947年1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决定在济南设立山东省立农学院,并以省政府主席王耀武的名义咨文呈报教育部。学院于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对省立农学院实行接管,上级任命刘春安为代理院长。1949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耿光波(省实业厅厅长)兼任院长,华山任副院长。同年11月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校长钱正英)、青州农业专科学校(校长宋彦人)、省立济南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孙景洛)先后并入省立农学院。1950年9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各级学校不再冠以国立、省立等学样的通知要求,山东省立农学院更名为山东农学院。
五、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1952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则。同年8月,华东军政委员会召开华东区各大专院校负责人会议。会上决定,山东农学院与山东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农学院,并调入齐鲁大学农业专修科、金陵大学园艺系、南京大学园艺系果树组。
六、院系调整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1983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山东农学院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校党委书记先后为王成旺、陈挺、刘龙驹、李毓椿,校长陈瑞泰、施培、邹琦。
1997年后,学校党委书记为盖国强,校长先后为冯承明、温孚江。199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成新的山东农业大学。
截止2004年,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包括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在内的各类学生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