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如何选择专业
符合自身的特点
1-1.孩子的学科偏好
由于不同孩子的学习经历、学习习惯和思维倾向的不同,会对学科产生偏好。这种偏好对专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孩子对专业的接受程度、开展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从事该专业活动的持久性等方面。因此,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学科偏好,仔细研究报考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避免选择最不愿意或最不擅长的学科。比如,孩子化学不擅长,那就应该避免选择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和材料类等专业;物理不太擅长,应该避免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数学不擅长,应该避免电子信息类、力学类、自动控制类等专业。如果没有什么弱项学科,那就优先考虑强势学科。另外,学科偏好还不能直接用孩子的学科成绩高低来判别,关键是尊重孩子的学科兴趣。因为,有的课程由于其重要性或教师影响等因素,虽然当前孩子的成绩是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喜欢或愿意学习与此有关的专业。需要提醒的是,高中的学科真的无法涵盖大学的专业领域,只能从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析可能的学科倾向。
1-2.孩子的个性特征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的提高和人生实践的丰富,孩子的个性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但其基调仍基本稳定。讨论孩子的个性特征和专业选择的关系,主要是考虑是否与专业所面向的职业素养要求基本一致。一般个性活跃的孩子不适宜选择需要长时间做比较枯燥事情的专业(职业),如:会计、图书管理、生物技术等;做事相对比较宏观,不注重细节的,不宜选择土木工程、临床医学、考古等专业(职业)等;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的,不适宜选择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师范教育和管理类专业等。应该说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个性特征是有全面了解的,如果不清楚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工具来了解,如: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16PF、SDS职业适应性自我测试等。但这些测试工具比较复杂,不建议高三家长过分使用。另外,这些测试结果也要用参考的态度来对待,不要过度迷信。
1-3.孩子的兴趣爱好
专业选择还需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此项关键是让孩子喜欢学、愿意学,从而激发持久地所事本专业领域活动的动力。关于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专业的说法,很多家长是赞成的,但我想提醒的是需要仔细考虑三个内容:一是,有的孩子貌似有明确的兴趣爱好,喜欢某类专业。这时家长需要仔细考虑这种兴趣是否真实持久。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衡量:孩子能否主动、自觉地从事该方面的活动?在这些方面是否已经具有超出其他孩子的基础?是否已经获得过,能说明孩子具有这方面才能的成果等。如某孩子能自觉主动的学习计算机语言,并已经坚持学习了3-4年,且获得过信息技术方面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项。那么,这个孩子如果喜欢计算机或软件方面的专业,那才是真正的喜欢,否则家长就要冷静对待了。二是,孩子好像有某方面的特长,也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但未出现以上所说的情况。或者孩子只是现在才开始感兴趣。那么建议家长在考虑选择这方面的专业时,可以给以一定的权重,但不要给以较大的权重。三是,孩子没有什么明确的兴趣,说不清自己的想法,这是90%以上孩子的表现,应该说是非常正常的情况。这时,家长可以采用分类排除法,即根据孩子不喜欢的程度,排除某类专业。注意,孩子对专业内涵是不了解的,家长应该从该专业面向的行业和职业入手,让孩子排除。比如:医生、教师、警察、秘书、工程师等。在职业描述时尽量具体一些,这样孩子便于选择。只要孩子不强烈反对,这类专业在本项权重上是等值的。
1-4.拥有并能利用的家庭资源
尽管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并非一定,同时在人生的过程中工作会发生变化,但如果在选择专业时,基本不考虑以后所面对的行业和职业那是非常盲目的选择。本子项设置的意图是,如果家长有某些方面的资源有助于孩子的工作选择和人生发展,那么可以向这方面考虑来选专业。比如:如果家长拥有部队和警察等方面的资源,可以考虑选择军警类专业;如果家长拥有银行、保险等金融业资源,可以考虑选择金融类、统计类、经济类专业;如果家长拥有行政资源,可以选择中文类、管理类、法律类专业;如果家长拥有某种特殊行业资源,可以选择地矿类、石油类、气象类等专业。总之,专业选择可以充分发挥家长拥有的现有资源。当然还应该考虑这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才行。如果家长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那么,就应该避免选择就业面比较窄的行业性专业。
符合对职业的期望
对绝大部分考生而言,所学专业基本决定未来的职业走向。因此,总是有很多家长会问:“孩子以后做什么工作”或者“学了某专业以后做什么”等问题。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二种说法:一是“学什么”和“干什么”没有联系。的确在现实社会中这一说法是能找到例证的。但仔细想一想总觉得不对劲。其实这里有些误解,因为大学有很多专业设置是从学科体系出发的,并非直接对应行业、职业和岗位,所以会出现学了某专业的学生,会从事许多不同的工作。但这并不能说明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无关,个人的认识是:有的专业其行业指向非常明确,如师范、金融、法律、医学、化工、地质、建筑、土木等。有的专业是属于具有某种技术属性,适合于运用这种技术的各个行业,那么它们所对应的行业和职业就非常广泛,如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机械电气、材料科学、工商管理等。还有的专业是属于基础科学性质,其和行业与职业的联系就不那么直接,这些专业看起来各行业都需要,但实际上主要面向的是科学研究或人才培养的专门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育、心理、中文、历史等。二是从目前从业人员所学专业和发展现状,推断该专业的职业面向与现实价值,这是很常见的一种认识误区。如某人现在从事金融产品设计领域的工作,但其专业是法律;或某人从事机械加工领域工作,其专业是材料科学。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由此推断法律专业可以面对金融领域,材料专业可以面对机械加工领域。当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收入高要求的专门化岗位。从单位招聘的角度看,大部分职位对专业领域是有明确要求的。另外,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从某人当前的职位推断某专业预期的岗位和收入。比如,某人学习的是审计专业,现在在上海某外资审计事务所担任主任审计,月薪过万,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推断审计专业的岗位薪资都能如此?不能过于盲目推断,具体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影响人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个人的境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因素都不是我们当前能主动选择和控制的。既然专业选择能基本规定未来行业和职业的大致范围,那么我们就应该抱着慎重的态度进行。
2-1:对未来的收入的期望
收入问题应该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的个体对于收入预期值有着不同的定位。本质上,专业与收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说A专业毕业一定比B专业毕业的收入高。但由于专业与行业、职业相关,所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就形成了不同专业毕业的收入差别。近年来金融、经济、建筑、土木、通信、信息等专业持续火爆,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收入较高。所以,在开展收入预期思考时,建议关注以下内容:一是关注相同区域的不同行业、职业、岗位之间的收入差异,以及这些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度。二是动态辩证地看待不同行业、职业、岗位之间收入的变化趋势。一般至少需要预测5-8年后的情况。比如某些垄断性行业的开放竞争所引发的利润下降趋势、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改革趋势、某行业人才相对剩余所引发的起始收入下降趋势、某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收入红利上升趋势等。三是关注起始收入与增长幅度之间的关系。总体上个人收入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行业、职业和岗位收入增长的幅度还是有差异。四是注意比较投入与收入的比例关系,注重收益率。比如有的专业面向艰苦岗位,虽然收入较高,但付出也较大。有的工作收入是浮动收益的,那就需要观察引起收入浮动的因素是否可控等。总之,以上信息的收集、鉴别、比较和判断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才行。
2-2:对职业声誉的追求
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除了收入外,还有就是职业的社会声誉,就是所谓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人们的追逐程度。中国历史上是个官本位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逐利金钱的社会潮流。所以,社会上对公务员、白领阶层、金融商业、文艺范角等十分热捧。当然,具体到个体对职业声誉的看法肯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好恶的标准。建议思考这一问题时,注意以下要点:一是防止“干一行、怨一行”的心理,总感觉自己的工作没干头,但其他人却非常羡慕,如会计、教师、医生、律师等;二是防止“晕轮效应”,就是所谓爱屋及乌的作用,感情用事,看不到某职业的不足。三是防止“雾里看花”、似知非清的道听途说,不明就里,随潮跟风。总之,要客观、辩证、理性地看待。
2-3:对工作性质的选择
不同的工作具有基本稳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这就勾勒出了工作的基本性质。比如从工作对象看,有数据、设备、资料、文本、人员等不同的区别,从工作环境看,有车间、现场、办公室、本地和外地之分;从工作的节奏看,有稳定无变化、波动且随机、紧张有压力、无趣而枯燥之别。当然,这里说的是工作的常态和基调,不排除短期的变化。显然,如果2-1、2-2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也许就有可能需要考虑本选项了。比如: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学软件工程,原因是技术变化快,工作后不断学习的要求高,呈现出后浪总比前浪高的态势。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学医,原因是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成才周期长,投入产出率低。有女孩的家长希望孩子做老师,因为工作稳定假期长等等,这些说的都是工作性质的选择范畴。
2-4:对行业倾向的喜好
无容置疑,每个家长都身处某一行业,丰富的社会经验形成了对某些行业的特殊偏好,只要这种偏好有足够充分而合理的理由,孩子也能乐意接受,选择与该行业相关的专业应该是合适的。如果家长没有明确的行业倾向,建议可以研究目标就业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寻求未来有发展前景的朝阳行业。当然,也不能过于相信有关规划的预期,还需要考察该目标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基础状况,如果两者相符,那么这个预期实现的可能就比较大。例如苏州园区未来重点发展纳米产业,由于其拥有强大的信息产业和精密加工产业基础,以及中科院纳米所、南京大学研究院、中科大研究院、东南大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研究院、苏州大学等人才培养与科研机构,所以,这样的预期就相对比较可信。同时,与纳米技术相关的专业在园区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符合人生规划
其实,专业选择最能和孩子的人生规划相一致,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成才效率,控制系统风险。
3-1:符合孩子的成长路径
孩子的成长路径目前虽然也只能大致规划,但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可以比较明确设想的,比如:孩子是否考研?考研目标的选择?是否考虑出国学习?等等。这些目标的设定和职业选择的方向,对孩子专业选择是有不同取向的。如果倾向本科毕业就工作的,最好避免选择基础性专业和技术含量高且复杂的专业,并重点选择需求量大的专业。因为本科主要面向的是一线岗位。如果希望研究生毕业再工作的,结合职业选择的想法,可以选择比较侧重宽厚基础训练的专业,但并不局限于基础性专业,最好能同时兼顾行业应用。如类似于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金融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大类专业。如果希望出国读研的,还要考虑国外高校招生相对较多的专业,避免选择中外对接困难的专业。
3-2:规划孩子的工作区域
每个人都工作生活在某个区域或城市,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专业时加以注意。比如,目标区域没有大型的飞机制造与设计单位,那么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似乎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学车辆工程的,如果目标区域没有大型的车辆生产企业和成熟的配套零部件生产商,也许只能应聘汽车销售企业或车辆维修企业,这样就限制了事业发展的空间。同理,目标区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区域内集中了一批该行业的龙头企业,那么选择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比较合适。另外,类似经济学、统计学、金融数学等适合于总部经济的专业,也需考虑事业发展的平台空间和区域的问题。当然,至于为什么选择某区域作为目标工作区域,就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了。
3-3:有利于未来职位发展
其实,行业所带来的工作收入和事业发展的差异要比岗位所产生的影响小。比如,假设银行业的初级岗位比制造业初级岗位的收入高,但其职位升迁困难,而制造业职位升迁较为容易,那么3年后,在制造业工作的收入也许就比银行业要高了,其事业的成就也更大了(注:仅作为举例说明,不代表真实状况)。因此,如果预期是职位升迁比较困难的职业,那么在选择其所对应的专业时要注意斟酌。如:某些行业或单位,人才集聚,竞争激烈,如医生、高校教师、公务员等,其职位升迁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如:某些职业对从业者的专业没有明确要求,入职的专业无门槛,这样就必然带来各种系统外的风险,如营销岗位,在初中级职位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和其他专业毕业的,其比较优势并不明显。
3-4:兼顾未来的职业迁移
职业的稳定性是大家都很期盼的,但事实上,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看,职业变迁即(跳槽和重新择业)并不罕见。因此,如有可能,在选择专业时,尽量兼顾专业所覆盖的行业要宽,避免选择行业局限性较大的专业,如交通运输、航海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采矿工程、科学教育、考古等。这样,专业就业的领域和事业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宽广。当然,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因为专业面宽,开设的高校多,也可能因此而面对更多的竞争者。总之,建议在专业选择时能够依据三大原则所包含的12小项开展系统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对12小项设置不同权重,然后运用加权法进行比较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