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关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院校特性: “双一流”建设高校
公示栏

填报志愿要“知己知彼”

    所谓知己,是指考生及其家长对考生本人各种情况的了解。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要知道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在本校年级大排行以及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因为中学教育规律性很强,一所中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各分数段毕业生被录取的情况,确定自己相应的位置,选择相关的学校和专业。

    第二,准确认识考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做数学物理难题的学生,应首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专业;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应选择机械、建筑、自动化、水利、热工等工科专业。文科学生也是如此,平时喜爱历史、哲学、文学,能够静下心来钻研的学生,应选择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的人文科学;而对那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生,可选择政治、经济、法律类的社会科学。家长、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不要盲目追风,更不应包办。

     所谓知彼,是指考生及其家长应对有关大学及其专业等各种信息有所了解。全国现有大学1000多所、本科专业200多个。每一所大学又都设有若干院系、若干专业;都有自己的办学重点、办学特色;都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作为考生、家长以及老师,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学校的网站、招生简章来获得有关信息。特别是应认真研究招生简章,着重关注大学及其有关院系的师资情况。按照一般规律,一所大学教授越多,教学科研水平越高,竞争力越强。当然,还要关注开设的有哪些课程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信息。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区分高等院校的类别

    按照学科设置和办学特色,高等院校大致可分为:

    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这些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文理渗透。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院校开始重新建设理科、文科等学科,逐渐趋向综合性大学。

    还有一些由专业学院发展演变而成的专业学院式的准综合大学,这些院校以为工业、农林牧水产业、地矿、财经、政法、语言等行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办学思路普遍进行了调整,也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还有一类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这类院校也属于综合类大学,其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往往超过同批次专业学院式的准综合大学,但由于挂个“师”字,考生和家长不愿问津。其实,这类院校都陆续开设了非师资专业。还有一些如医学、艺术、体育、军事、警察等专业院校。其专业性很强,培养目标明确。

    第二,正确区分专业类别,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全国高校的本科专业按报考类别,分为理工类、文史类、外语类、体育类、艺术类、军事类等。每年都有相当多的考生在报志愿时,由于分不清理科、工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相关专业,进入了将报考类别当成专业类别的误区,便“理科成绩好就学理工科,文科成绩好理所当然学文科”。在此,将对专业的分类进行阐述,以免考生误报。

    理工类本专科的专业,分为理科、工科、生物、农科、医科五大类。

    理科是培养学生理论和方法的。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偏重基础理论,思维逻辑框架除形式逻辑外,更注重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建立,科学创新能力强。理科类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及其分支学科。这些专业在名称上都带有“学”字。理科的学生所学的知识看似理论性很强、脱离应用,其实恰恰相反。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学到了好的思维方法,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工作轻而易举。这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极具创新和发展的竞争能力。

    工科是培养学生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操作性专业,是工程师的摇篮。它是理科与工程之间的桥梁,即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工农业生产的纽带。工科的专业名称往往不带“学”字,而是多以“技术”、“工程”以及“科学”为后缀或直接以技术名称命名。工科专业的学生在校所学的课程,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专业的技术性很强,学科之间的交叉相对较为困难,思维逻辑框架的建设以形式逻辑为主,长于技术革新。

    近几年来,有个别院校为了显示自己进入了综合性大学的范畴,回避工科的局限性,将传统的工科专业解释为“应用理科”。这是一个误导!虽然理科是工科的基础,理科与部分工科专业有交叉和融合,但是不能将工科简单地解释为“应用理科”。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同时具备基础与应用两个方面的属性。能否应用,不取决于学科本身,而取决于从事该学科工作的人。

    生物学科、农学科、医学科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的学科,这类专业的外延和内涵直观易懂无须赘述。

    文史类本专科的专业,分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人文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物的学科,即通常所说的文(文学、语言学等)、史(历史学、考古学等)、哲(哲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等)。历史学是出思想的、哲学是出方法的、文学是表述工具,相互之间融会贯通,但不能互相取代。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问题、社会秩序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管理学、贸易学、金融学、保险学、社会学、人口学、犯罪学、法律学等学科。人文学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和灵魂,社会科学发展到高层次的水平,又回到人文学科。

    第三,正确处理好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关系

    报志愿长期流行一种观点,即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好专业,这样好就业。这是一个与时代脱节的错误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更注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因此,考生在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

    第四,了解专业内涵,处理好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关系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研究领域、开设课程、培养目标。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现在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吸引考生报考。

    第五,走出只关注提档线的误区

    详细了解欲报考高校以往三年在当地实际录取的三个重要分数,即该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最低分意味着考生能否进入该校;平均分意味着考生能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最高分,意味着考生能否随心所欲选择专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平均分。

    同时还要正确把握学校间、专业间的梯度和处理好学校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等。

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