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领导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设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7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理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条件优越先进 学校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位于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面积近3000亩,图书信息中心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25万余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1200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比55.18%。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60人次,拥有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省级人才团队13个。
学校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江苏省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各类省级课程92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96部、省重点教材66部,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2项,省优秀培育教材9部。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是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江苏高校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拥有校级工程化项目教学基地和项目工作坊80多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6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5亿元。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应用型培养体系,构建以项目化教学为特色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1项,全力打造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名校。
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理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优秀研究生课程3门,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人,数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学校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1个,近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634项,省部级科技奖41项(其中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490项,转化专利692项,获批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评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省技术转移工作先进集体、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
产教融合多元深入 学校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学校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合作打造“环天印湖科创示范区”,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华为、腾讯云、中天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进行战略合作,重点打造了康尼机电、智能电网、智能装备、智能液压、能源、先进工业、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经济与创新管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了一条有别于“双一流”和技术技能型高校的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路径。学校与校资企业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康尼机电”共建康尼机电产研院,攻克“轨道列车门”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轨道车辆门系统的完全国产化和知识产权自主化,成功应用于“和谐号”、“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康尼门系统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协同徐工集团解决起重机械行业难题,获江苏省科技一等奖2项,助力徐工起重机械全球领跑;依托南瑞继保等共建智能电网产研院,发起成立江苏智能电网产业联盟,8项成果在南瑞继保、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实现转化,产生数十亿元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作用,连续三年获省“科创江苏”评估考核第一等次,科技服务社会贡献力显著提升,得到行业与区域高度认可。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7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1500余项,学生创业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榜百强”12名,其中“十强”3名。重点打造了近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214家,协助创业学生获投融资近亿元,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众创空间等省级及以上荣誉(资质)37项。2022年,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受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点名表扬,学校受邀在教育部“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交流发言。2023年3月,学校在国务院就业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高校代表汇报发言。
国际交流广泛多样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受到社会和电力行业普遍认同;与奥卢大学联合举办芬兰第一个非独立法人性质的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工程学院奥卢学院”,开辟了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目前是“中芬应用科学大学联合会”、“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等联盟成员高校;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个,入选省教育厅“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2个。
学校简介
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国家级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鲜明行业办学特色、应用型改革发展成效显著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一轮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十三五”时期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条件优越先进 学校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图书信息中心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纸本图书资源193万册,数字资源量60137GB。学校设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近400人。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同时学校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4个软件服务外包嵌入式培养、12个行业产业专属方向等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招生专业及方向稳定在80个左右。其中,30%以上是国家、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中国制造2025”、七大领域、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学校现有实验中心34个,实验室123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74个。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建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与10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国内龙头企业,1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31个;建设了6万多平米的体现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50%以上。学校在职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4人,江苏省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120人次;获批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着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成果。其中,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教育模式改革试点。学校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先后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教材4部,省精品或重点教材15部,校企合作出版教材82部,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前茅。
产学研合作多元深入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积极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及产学研平台。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江苏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建有6个校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8个院级研究所。拥有包括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9家科技产业实体,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上交国家利税超亿元。学校注重工程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近三年获得产学研合作经费近4亿元,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3项。2018年,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被省政府授予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校,多次获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实现了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校资企业康尼机电公司是江苏高校首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版上市的校资企业,与学校联合研发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成功应用于“和谐号”、“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被誉为“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为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学校依托机械、电力、核工业等行业办学的优良传统,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学校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五万余名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从2018年起,学校在江苏省的本科招生整体调整到本一批次(招生代码为1114、161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自2003年以来一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先进集体,2015年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据第三方统计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保持领先地位。
国际交流广泛多样 学校十分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加强同国内高校、企业交流合作的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加强同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2004年以来,学校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就联合办学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中外合作办学,开辟了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2017年,学校与芬兰奥卢大学签署了“建立中芬学院”备忘录,并成功获批“4+0”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中芬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学校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办学项目。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好、发展好百年办学历程中积淀、凝练出的理念精神,切实推进刚刚闭幕的校第三次党代会明确的“三步走”战略部署,坚持求实创先,坚持改革发展,按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主题,坚持三个不动摇,实现四大提升”的办学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关键,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着力提升学校应用办学核心竞争力,厚植高水平大学建设基础,为加快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周边环境
我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博爱之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市。以湖光鹭影为特色的生态型校园,毗邻秦淮河,坐拥天印湖,依山揽水,湖光潋滟,白鹭翩飞,花香流溢,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