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学校坚持教学优先地位,产科教融合发展。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7万人,与郑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200余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等80余门;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5个。建有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特色行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工业设计学院1个。
重点实验室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千度创客空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省级科研平台:河南科技智库绿色建材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河南省工业视觉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河南省绿色智能建材装备工业设计中心、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洛阳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河南省水泥与混凝土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建筑型材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隧道施工与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嵌入式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智能建材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嵌入式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机器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建材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有机钼(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太阳能转换及锂钠基储能电池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复合刀具与精密加工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特种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隧道与地下工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土木工程结构国际联合实验室。
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等80余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车辆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物联网工程
|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省级“卓越工程师”项目专业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
|
可授予的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现有教职工近19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460余人,“双师型”教师12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近200人。有省级教师发展平台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5个,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聘有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在内的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100余人,企业优秀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800余人。
学生人数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8万人,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