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机电技术与自动化系简介--
机电技术与自动化系(先进制造技术教研室、安全培训中心第一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焊接技术应用培训中心、精密检测培训室设在该系。
机电系现有职工3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讲师6人,讲师4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下设四个教研室:机械设计、数控技术、焊接技术、生产/实习教研室
目前,学历教育(高职)主要开设三个专业(专业方向),分别是: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含光学器件加工方向)、数控机床使用与维修专业、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成人专科、专升本开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校级精品专业。主要培养装备制造业生产一线高素质、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负责机械类专业技能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主要是技能人员)、晋级、转岗、技能竞赛等工作;承担焊接、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压力容器、锅炉五个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
机电系设置有数控加工、 CAD/CAM、测量技术、机械控制基础、焊接、探伤、三坐标检测、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现代制造技术、力学性能测试和机械加工实习工厂等实验室。配备有FANUC18、SIEMENS840D、MAZATROL640高档数控系统及I-deas、DELCAM、NX7.5、CAXA等中外高档工程应用软件;配备有五轴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等数控加工设备20余台套;配备有普通车、铣、刨、磨、焊接等设备60余台套。
机电系成立至今,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机械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先后承担了数控车、加工中心、焊接技术、钳工、机械检查工、三维设计等省、院各级技能大赛。培训人员在四川省和全国竞赛中成绩优异。为各科研所完成的机械制造项目得到良好信誉,产值和利润每年有大幅度增加。
机电系先后被学院评为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连续评为2008-2010年度教育先进集体、学院2011年度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数控培训团队荣获中物院创先争优人才培养优秀团队。
--电子电气技术与自动化系简介--
电子电气技术与自动化系(简称电子系)在我校已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我系现有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动化、反应堆及加速器(核电厂方向)、应用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系主要培养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知识,并熟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常用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电气、电子自动控制设备及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修理、检测、技术改造、设计管理及营销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2年,我系的维修电工专业(工种)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项目。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大力投入,形成了结构完整、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13个。包括:电子电工综合实验室、电子装配实训室、电子自动化设计实验室、电工装配实训室、电机拖动实验室、智能检测与仿真实验室、PLC控制系统实训室、数控设备电气维修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计算机综合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等。
电子电气技术与自动化系现有教师23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1人,硕士4人,讲师13人、工程师1人,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并聘有多位专业(行业)专家。他们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科研水平。近年来由我系老师完成了多项基金课题,开发了智能话筒切换器、纳米金属粉末制备装置电控系统等多项控制产品及完成多项设备改造任务。
本系通过“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一体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和素质,注重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引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2006年、2009年两次代表绵阳市组队参加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维修电工比赛获得“二等奖”;2010年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亚龙杯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获得二等奖;2011年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上获“单片机应用”个人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团体“单片机应用”三等奖一项、“嵌入式应用”三等奖一项。
电子系系先后被评为2009-2011年度四川省科学城先进教育集体、2010-2011工学院先进教育集体、2012学院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电子系在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获学院优秀团队
--人文与管理科学系简介--
人文与管理科学系建于1995年,主要开设有物业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三个高职学历教育专业。下设管理、人文、人力资源与心理咨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英语五个专业教研组。建有心理咨询与测评室、酒店实习标间与客房、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综合生物实验、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教学实验室和多功能语言电教室。
积极探索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各专业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强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办学思路,构建和改革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该系目前已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的部分研究所、绵阳部分旅游公司、成都沃特酒店、绵阳富临集团物业公司、长兴物业公司、四川九龙集团、恒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控水物集团绵阳治水处理厂等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化工工程与工艺、旅游与酒店管理、物业管理实习、实训基地。2010年起与四川九龙集团共同开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定向委托人才培养“九龙班”,探索人才定向委托培养模式。许多学生已成为基层优秀管理者。
该系教师近年在科研与教研方面,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级基金资助“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课题5项,学校基金资助课题10项;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收录1篇、题录索引3篇);获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多项。
全系教职工正积极探索,奋发精进,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性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80年,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有软件开发设计、信息管理、网络管理、图形图像4个方向。
计算机系下设软件、网络、数学三个教研组,现有教职工26人(含返聘专家2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副教授、高级讲师)14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人。
计算机系教学科研设备先进,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除具有装备优良的微机房(含多媒体教室)4个外,还建有3D动画设计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场所,共有各类高、中档微机240余台,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就业上岗能力。
计算机系以坚持“变专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理念,坚持“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职业能力培育为基础”,实施CBE教育模式,把新课改作为CBE的主攻方向,深入探索实施实践性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俱佳的高技能人才。
近五年,我系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喜获佳绩:继参加2011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四川赛区复赛获数字表现组一等奖及现场PK第四名后,于2012年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一项,四川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参加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获四川赛区JAVA程序设计二等奖2人次和C语言程序设计三等奖4人次;参加“2010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高职组优秀奖。2008级学生邓建中获2010年度国家奖学金,自2006年以来,我系共计16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计算机系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行业、通信行业、军工行业、金融行业等;近几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或自己创业开办公司,在行业管理和生产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系全体教师辛勤耕耘,发挥优势,注重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良好发展。先后组织开发了计算机考试系统、技术文件编辑器、报表统计系统、比赛现场控制系统、中物院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等多项计算机应用系统。近几年来,承担了中物院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学院基金资助项目在内的研究课题多项;在各类公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2人获全国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联合会学术年会优秀奖;1人获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6人次获上级教育部门表彰,26人次获校级奖励。计算机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评为2004-2005年度教育先进集体、2008-2009年度教育先进集体。
重点实验室
数控加工培训中心(重点实训场所)
焊接实验室(重点实训场所)
传统机械加工培训中心(重点实训场所)
自动控制实验室(重点实训场所)
重点学科
数控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